拱棚內的瓜菜已上市,露天娃娃菜正在被訂單收購……近日,走進民和縣馬場垣鄉下川口村下川社,湟水河南岸的數百畝田畦里拱棚交錯,瓜菜滿地,忙碌的菜農正在編織著“蔬菜村”里的新景象。
下川社地處民和縣最東部,依居湟水河南岸,是青海海拔最低的地方。這里三面環水,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湟水河畔的一方沃野之地。
這個小村子居住著50家農戶,多年來,勤勞的下川人民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家家戶戶發展蔬菜產業,在這數百畝耕地上建起了一個增收致富的“菜籃子”,每年給這里的農戶帶來數萬元的收入。
為進一步提升這個“蔬菜村”的“菜籃子”效益,2014年,民和縣農業部門爭取設施農業項目建設資金80萬元,按每棚政府投資8000元、群眾自籌1000元的方式,在這里扶持搭建了100個拱棚,并指導群眾及時下種,目前拱棚的經濟效益已經顯現。
記者走進張萬強家的拱棚,他的妻子正在為棚內的菜瓜花朵授粉。聊起拱棚的事兒,張萬強的妻子一邊為花授粉,一邊高興地說,她家去年搭了4個拱棚,種了2棚菜瓜、2棚娃娃菜,現在菜瓜已經上市,頭茬賣了4000多元。更讓張萬強的妻子高興的是,今年村里種的娃娃菜全部被訂單收購,她家的2棚娃娃菜也在訂單之列,訂單收購價格是1元/單株。按照她的說法,她家一個棚內栽植娃娃菜4000余株,那就意味著三四千元的收入,這些娃娃菜鏟除后,還能種兩茬,那么一年下來,一棚娃娃菜將給她家至少帶來近萬元的收入。
娃娃菜訂單收購,下川社50戶人家吃上了定心丸,甚至一些農戶已經拿到了蔬菜收購企業預付的定金,他們不再為蔬菜銷售難而提心吊膽,同時也省下了運送蔬菜上市批發的精力。菜農馮漢林已經簽了訂單合同,也已經領取了一半的預付金,看著眼前3畝多綠油油的娃娃菜,現在他就等著訂單企業來收購。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下川社全村600畝水澆地基本都種了優質蔬菜,其中有一半種的是娃娃菜。而當地村民就是在家門前的這幾百畝土地上,靠著年復一年的蔬菜種植,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子,戶均年收入不低于四五萬元。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蔬菜村”的蔬菜產業,今年民和縣農業部門已向省農牧廳上報了100個規模的蔬菜拱棚項目,項目批復后,將重點向扶持“蔬菜村”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不斷提升蔬菜經濟效益。
今天的下川社,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蔬菜村”。站在下川社南側的紅土山上俯視,除了拱棚上覆蓋的白膜,眼下的幾百畝耕地上全是綠油油的一片。每一畝菜田,便是菜農心里那一份沉甸甸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