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云溪區文橋鎮分水村的“小農水”項目建設工地一片繁忙,伴隨著挖掘機、攪拌機、運輸車的轟鳴聲,30多名施工人員正在搶抓晴好天氣,加快推進工程進度,一條條灌渠、排渠襯砌一新,朝著打通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向前延伸,項目范圍內1500余畝“望天田”從此將旱澇保收。
云溪區有水庫、山塘、堰壩等水源工程2844處,中小型灌區1800處。過來部分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堤比渠寬、泥比水厚,溝渠、堰壩等“毛細血管”淤塞嚴重,灌溉用水難以到達農田。去年,該區成功申報為全省第六批小型農田建設重點縣,將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的陸城鎮和文橋鎮列入項目區,加快“小農水”建設。
在項目實施前,該區水利部門認真做好前期工作,加強與省、市水利部門的溝通聯系,做好項目規劃、外業勘測、調查研究、初步設計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為小農水項目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在編制“小農水”項目規劃時,該區從摸清基本情況和群眾需求出發,順應農業生產發展趨勢,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同時,積極整合各項涉農資金,統籌安排,集中使用,點面結合,連片建設,對村級組織健全、村民積極性高的村,優先安排項目。該區堅持以人為本,先后收集項目區群眾意見、建議200多條,在項目實施時綜合考慮,及時解決群眾需求,使民生水利真正落實到農民群眾的心坎上。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該區加大項目監督檢查力度,做到“周調度、旬督查、月通報,及時掌握項目建設進展,著力解決影響項目推進的突出問題,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加快項目建設步伐。與此同時,工程建設嚴格按照“三檢制”控制質量,每個環節均由工程使用單位(村委)現場監管,簽字確認。工程所用的材料和設備要求使用單位、監理單位、質檢單位和建設單位共同認定。“小農水”惠及“大民生”,目前,該區已改造11個村的配套渠道70多條,配套建筑物220多處,塘壩17處,灌排機埠15處,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6萬畝,預計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90萬公斤,節水120萬方。今明兩年,該區將全面完成區域內主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力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20%以上,增產900萬公斤以上……工程過得硬,群眾熱情高,該區“小農水”項目建設正在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