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兑巹潯犯鶕兴幉谋Wo和發展現狀,提出了2020年的發展目標。有專家稱,國家近年來已經注意到中醫藥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力推中醫藥的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相關政策不斷出臺時,細化中藥的原材料種植、生產、倉儲、物流等標準更亟待解決。
第一劍:保護野生藥材資源
內容:
實行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全國重要資源動態監測網絡建設,以及全國中藥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
解讀:
早在1987年,國務院就頒布了我國首部中藥材資源保護的條例《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幾十年來,傳統醫藥的地位,特別是中藥資源的狀況和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工業發展,生態環境和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醫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醫藥產品的消費趨勢正朝著高效、低毒、天然等方向發展。面對中藥材市場的逐漸擴大,我國的傳統醫藥的原材料——野生中藥材的可持續利用面臨著前所未有挑戰。雖然我國相關部門也一直在推動野生中藥材資源的保護,但是在新形勢下,依然無法滿足野生中藥材可持續發展需求。
工信部總工程師王黎明表示,目前,我國中藥材生產技術不斷進步,50余種瀕危野生中藥材實現了種植養殖或替代,200余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養殖。但由于土地資源減少、生態環境惡化,部分野生中藥材資源流失、枯竭,拯救瀕危中藥材,成為當務之急。
但是近些年來,國家雖然對一些珍稀瀕危的野生藥材的非法采集明令禁止,但是不少非要采集者依然在利益的驅使下鉆著空子進行肆意掠奪式的采挖與砍伐,嚴重破壞了野生藥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兑巹潯返某雠_,不僅僅是完善了當年的《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同時對于目前執法不嚴的想象提出了一定的警告。《規劃》明確了未來對于中藥材市場的一些動作,比如全國中藥資源普以及動態網絡監測系統的設立。這些動作對于未來中藥材市場原材料的生產保護,無疑是影響深遠。
在我國,野生藥材資源應該以保護為主,在一些無法人工種植的品種中,更是應該對其采集、獵捕、收購、運輸等環節給予嚴格的把控與管理。在實際操作中,應區分為學術目的和商業目的而獲取野生藥材資源的活動,在保證資源保護的情況下加以合理利用。
第二劍:實施優質中藥材生產工程
內容:
建設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大宗優質中藥材生產基地、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發展中藥材產區經濟。
解讀:
近些年來,中國中藥材種植的發展也十分迅速,但是隨著市場蛋糕的越來越大,準入門檻卻并沒有提高,而對于一些追求利益至上的企業來講,質量就成了他們的此藥只選,直接導致近些年來人工種植中藥材質量的嚴重下降,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抹了黑。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魏建和表示,《規劃》提出“基地化”概念,鼓勵有實力的生產企業自建種植基地,保障藥材質量?;鼗幠;⒁幏痘?、產業化,當然,并不排斥散戶種植,若干個散戶可由企業出面組織,統一進行技術指導,達到規范化操作要求。“中藥材基地化是實現資源保護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解決辦法。”盛實百草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作為以中藥材種植和加工為主導的企業,其生產的中藥飲片在出口方面名列前茅。“我們在全國主要道地藥材產區建立了總面積超過3.5萬畝的規范化種植基地。并正在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共同研究農田栽參和人參連作技術,以破解伐林種參的生產方式。”
近年來,本土中藥企業逐步認識到資源對行業的重要性,并探索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天士力、云南白藥、步長制藥等領軍企業紛紛加大GAP基地建設,部分生產企業的核心原料基本實現基地化。一些企業還將中藥材種植融入環境治理,億利集團就在沙漠中種植甘草等沙旱生中藥材,一方面破解藥材使用難題,另一方面,甘草在生態修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舉多得。“中藥材不是孤立的產業,為落實好規劃目標,必須將整個產業鏈綜合予以考慮,僅就某個環節制定政策,效果不會太好。”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藥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張自然指出,盼望之后出臺的細則能兼顧產業鏈,做到整個產業鏈無縫對接,沒有斷層。
還有專家認為,落實《規劃》還應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著力解決稀缺瀕危野生中藥材的種植養殖問題,全面提升大宗中藥材的高產、穩產和優質生產技術。政策層面也要鼓勵上游企業自建藥材生產基地,完善相關制度并加強監管。加快人才培養,保障科技成果轉化和生產技術的推廣。
第三劍:中藥材技術需要創新
內容:
強化中藥材基礎研究,繼承創新傳統中藥材生產技術,突破瀕危稀缺中藥材繁育技術,發展中藥材現代化生產技術,加強中藥材綜合開發利用。
解讀:
中藥產業是一門高科技產業,雖然中醫在我國歷史悠久,但是近些年來未來滿足我國人民對醫療保健的需要,擴大名優中藥出口,同時防范和抵御入世之后西藥對我國過本土中醫的沖擊,我國對于中藥發展也有著很多的推動政策。
有數據顯示,隨著我國中藥事業的蓬勃發展,中藥新品種的不斷開發,中藥材的需求量正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遞增,而其中,特別是采用規范化操作生產的中藥材和無污染的中藥材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的銷路更好。加入世貿組織以后,雖然我國農業受到了很大的,但作為我國特色的藥材種植卻獲得了更多的機會,有些企業抓住了,而有些技術不過關的企業就只能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兑巹潯返陌l布,提出了強化中藥材基礎研究并發展中藥材現代化生產技術,同時突破瀕危稀缺中藥材的繁育,旨在提高我國本土中藥材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有專家表示,我國中藥材技術創新必須要重點開展優質中藥材新品種的篩選以及高產、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的研究,推動中藥材新技術、新產品的商品化,與此同時,為中藥材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成熟的配套新技術,聚集、培養和訓練高層次的中藥材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開展與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只有這樣,《規劃》中所提出的“創新”才能真正的付諸于現實。
第四劍:中藥材組織創新
內容:
培育現代中藥材生產企業,推進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提高中藥材生產組織化水平。
解讀: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近些年來,中國中藥行業面臨著西藥在內的各種外來藥品的競爭,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了更大的發
展空間,。在我國傳統中藥產
業中,由于尚不能完全
符合國際醫藥市
場的標準要求,面對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醫藥產品優勢不是十分明顯,在此基礎上,想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我國中藥企業必須在競爭中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企業組織是幫助管理者實現其戰略目標的載體,中藥企業應該從組織結構以及機制上創造環境,使得自身的創新戰略得以順利實施。從一些知名的企業戰略發展成功經驗上來看,《規劃》中所提及的基地共享、提高生產組織化水平都是必須的。
相關專家表示,中藥企業組織的設置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在組織形式上,要實現政企分開,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事在企業內部形成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與此同時,推進中藥材基地共享必須合理的優化資源配置,才能從根本上
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組織創新是為技術創新服務的,目前,跟我國中藥產業的特點和整體水平而言,中藥企業合作創新才是真正的主流,模仿創新為輔。只有企業發展了,整體行業才會健康的發展下去。
第五劍:構建中藥材質量保障體系
內容:
提高和完善中藥材標準,完善中藥材生產、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和中藥材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立覆蓋主要中藥材品種的全過程追溯體系。
解讀:
完善中藥材全程質量追溯體系,有利于消除中藥材供銷領域中制假售假行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將中藥材定位于農副產品,國家相關法規沒有對中藥材初加工和中藥飲片炮制制定明確區分界限,藥材商戶打著藥材初加工的名義生產和經營中藥飲片,導致了中藥飲片的各種亂象。再加上藥材采收后的物流過程十分復雜,藥材經過多級收購商采購、包裝、貯藏、運輸,混批、混包、混儲等現象十分常見,藥材來源混雜,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違法違規行為是中藥材流通領域普遍存在的“硬傷”。而且飲片市場統貨統價,不分等級、檔次,造成有些醫療單位采購飲片只看價格,不看質量。門檻低,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之一。
閆希軍說,國家政策明確提出要建設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但是還面臨著一些實際困難,如產地到藥房環節復雜、中小企業積極性不高、缺乏準入標準和嚴格監管等,這個系統工程,難以一蹴而就,需要系列政策的扶持與鼓勵以及相關部門統籌安排。他建議,要加速推動中藥材追溯體系中質量信息建設,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引入經過資質認證的第三方檢驗服務機構,可在各環節的溯源二維碼增加質量信息,實現質量信息的動態傳遞,真正做到“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還要加快中藥材追溯體系建設與運營維護并舉,引入市場主體實現自主運營,并強化中藥材、飲片使用終端的政策監管力度。
在我國中藥材行業中,質量依然是一切的先決挑戰,競爭力在乎質量,利潤在乎質量,口碑在乎質量。應該做的,是一定要加強誠信管理,實施獎優罰劣,對不同誠信度的企業采取不同的監管措施,對誠信度等級高的企業,可以免去跟蹤檢查、換證檢查或降低跟蹤檢查頻率等。對誠信度差的企業,要加大飛行檢查和日常監督檢查頻率。同時,對藥品生產企業主要從業人員的不良行為進行記錄,并進行公示。
第六劍:構建中藥材生產服務體系
內容:
建設生產技術服務網絡和生產信息服務平臺,加強中藥材供應保障。
解讀:
中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王文全教授說,我國中藥產業基本形成了以中藥材生產為基礎、現代科技為依托、工業為主體、商業為紐帶、醫藥消費為終端的系統化產業體系。中藥材人工生產規模日益擴大,600多種常用中藥材中,有200多種實現了人工批量化生產,全國種植面積達2000多萬畝(含野生撫育),其中規范化種植基地100余萬畝,年產量250多萬噸,中藥材人工種植產量占供應總量的70%以上;珍稀瀕危生物藥材人工生產和替代品開發得到長足發展,麝香、熊膽、牛黃、蛇類等品種眾多、分布廣泛、特色顯著的中藥材生產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來,對于中藥材生產服務體系的建設,受到了各方專家的關注。藥市俗語云:“行商不如坐商,坐商不如臥商”。在以“行商、坐商”為特征的傳統貿易模式日薄西山背景下,以囤積炒作為盈利手段的“臥商經營”方式將愈演愈烈。加上大企業、外部游資的強勢介入,中藥材原料保障供應將面臨嚴峻挑戰。這種業態,一方面會倒逼醫藥企業走向生產源頭,以產銷對接、生產基地方式來保障自身原料供應;另一方面,也會維持中藥材原料價格相對高位運行,不至于再次陷入“大上大下”的歷史怪圈。同時,中藥原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資本介入行業的強烈渴求,都將刺激有識企業及早打通中藥產業全產業鏈。利用現代電子商務平臺、融資平臺等手段將資源、金融、成品銷售等充分整合、架構,最終打造中醫藥行業的“航空母艦”。因此,大健康時代正以爆炸式增長態勢撲面而來,中醫藥行業因而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規劃》中所提到的建設生產技術服務網絡和生產信息服務平臺,加強中藥材供應保障,正是對于未來中藥材市場的一個長遠規劃,只有保障了供應,才能適應需求越來越大的終端市場的需求,也只有保障了信息服務網絡的建設,才不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第七劍:構建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
內容:
完善中藥材流通行業規范,建設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
解讀:
我國每年中藥材的物流總量約1700萬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藥材物流體系建設取得一定進展。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藥材物流體系不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擴大的矛盾愈發突出,推進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對于提高中藥材流通的組織化、現代化水平,提升中藥材流通對中藥材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促進中醫藥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兑巹潯返某雠_,體現了國家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以提高中藥材物流的集約化現代化水平和中藥材質量安全保障能力的宗旨,以加強政府規劃與政策引導、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強化現代科學技術和新型管理方式應用為基本原則,推動中藥材流通方式與物流技術變革,逐步完善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保障中藥材流通過程中的質量安全,促進我國中藥材產業及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
據悉,到2020年,初步形成采收、產地加工、包裝、倉儲和運輸一體化的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基本滿足中藥材專業市場與電子商務交易的物流需求,基本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日
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具體目
標為:中藥材物流的標準體系基本建立;以中藥材主要產銷區為流通節點的物流基礎設施和流通網絡基本建成,大宗中藥材與貴細、毒麻限劇中藥材實現集中倉儲;物流信息化管理技術和中藥材新型養護技術普遍應用;流通追溯體系全面發揮作用;大中型中藥材物流企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相關專家表示,在發展中藥材流通和物流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建設集中的倉儲配送網絡,根據國家相關規范和標準,建設中藥材標準化、規?;瘋}庫,逐步改變中藥材分散儲存、民宅儲存的落后狀況。根據中藥材的流量流向、現有倉儲設施規模以及交通設施狀況,按照既要保證供應又要減少迂回運輸的原則,重點圍繞大宗中藥材主產區與中藥材專業市場,合理布局標準化、社會化的中藥材倉儲基地,建設以主產區集中倉儲為主、銷區中轉倉儲為輔,產區倉儲與產地加工包裝基地相結合、銷區倉儲與交易市場相配套,輻射全國的集約高效的中藥材倉儲配送體系。與此同時,推廣應用現代物流管理與技術也是重中之重,推廣應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中藥材干燥、包裝、搬運、裝卸等方面的機械設備,改變中藥材人背肩扛、手工操作的現狀,提高中藥材物流的機械化水平;推廣應用倉儲管理系統(WMS)及條形碼、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對中藥材交易主體與加工包裝、入庫驗收、儲存養護等各方面各環節的信息實施電子化管理,并與流通追溯體系無縫對接,提高中藥材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消除磷化鋁熏蒸現象,防止在中藥材產地加工與倉儲期間濫用硫黃熏蒸,按照安全環保與節約的原則,根據各類中藥材的特性,推廣應用氣調養護、低溫養護等先進適用的儲存養護技術和方法,保障中藥材的品質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