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隆縣鐵礦鄉百勝村5社小地名巖頭上的地方,整齊有序地坐落著二排雞舍,這就是養殖大戶陳云明的生態養殖場。
近日,筆者來到這里時,陳云明正養殖溫室里觀察才引進不足半月的本地土鵝的生長狀況。陳云明告訴筆者,鵝子太小,免疫力差,只有經過溫室的培育,成活率才會更大。
陳云明建造的溫室有50平方米,一次可容納600只雛鵝,在利用無煙煤保溫的同時還開放四周墻壁保證通風。陳云明對筆者介紹道,育雛的溫度要穩定在25℃~30℃之間,隨著雛鵝的生長,溫度要逐漸遞減,使雛鵝均勻分布,溫濕度保持穩定,雛鵝身體素質才會更好。陳云明說:“等賺錢了,還要擴建一個溫室,才能更好地保證養殖數量。”
別看陳云明對技術講得頭頭是道,其實養殖是他去年才開始的新嘗試。
原本靠搞貨車運輸掙錢的陳云明,在附著貨車數量增加、運價也偏的情況下,收入也越來越少。這時在外做土雞銷售的朋友建議他搞養殖,讓陳云明動了心。
咬了咬牙,去年陳云明投入家里的所有資本引入本地土雞3000只干了起來。
白天讓土雞在山上覓食青草、昆蟲,飲用山泉水,并輔以玉米、稻谷、米糠等雜糧,一來提高了土雞的抗病能力,二來提高了雞肉的品質和營養價值。在夜幕降臨時,土雞會很自覺地回到雞舍里休息。
“這種散養方式既靈活方便、經濟實惠,又能提高養雞成活率,節約飼料成本,真正做到綠色、安全、無公害。”陳云明說,因為肉質鮮嫩可口,直銷南川、重慶主城的土雞受到追捧,按照市場價40元/公斤的價格,去年陳云明賺了近8萬元。
初嘗林下養殖的甜頭,今年陳云明還打起了養鵝的主意。今年,他計劃出欄2000只土鵝和6000只土雞。“重慶主城收購土鵝的老板希望我除了養雞,還能養些土鵝,我算了算,雖然土鵝的價格比土雞便宜,但是原生態土鵝賣30元/斤,也是筆不小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