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蜂蜜產業的現狀與發展》白皮書首次發布,中國蜂產品協會會長王啉在發布會上介紹,我國蜂蜜產業確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同時也應該看到目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其中,蜂蜜價位低下問題亟需破解。
王啉強調,蜂產品消費市場需要加大開發力度。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及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蜂蜜的天然與保健作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知和接受,蜂蜜消費量日益增加,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目前我國蜂蜜人均消費量在250克左右,美國人均消費量500克左右,德國人均消費量1000克左右。這些都顯示出我國蜂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潛力巨大,需要加大力度開發市場,滿足人們需求。
中國蜂蜜白皮書認為,中國蜂蜜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應該只是追求數量的發展,更應該追求蜂蜜質量效益的提高。近年我國在蜂蜜產品質量控制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國家自2006年就開始實施蜂蜜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國內蜂產品加工企業在內部實施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通過體系的運行,使蜂蜜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在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的監控。
中國蜂產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小川在介紹蜂產品溯源體系建設時表示,協會正在全行業內開展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蜂產品溯源體系建設和中國蜂產品證明標志推廣。協會為適應國內國際市場及質量安全形勢的要求,建立和推廣覆蓋整個產業鏈的全程質量信息溯源體系。中國蜂產品協會申請注冊的“中國蜂產品”證明標志,將成為我國優質蜂產品的身份證,用來表示標志產品的特定品質。
在介紹為什么要開展蜂產品溯源體系建設時,趙小川認為這是由當前的食品安全形勢決定的。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問題的凸現,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從國內環境來看,面對頻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消費者希望了解食品的來源與生產的全過程。為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和提升消費者對食品特別是蜂產品產業的信任,讓消費者放心消費,建立蜂產品溯源制度亦將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
據了解,今年4月份,蜂產品溯源平臺正式上線,可進行產品查詢。蜂產品溯源體系的工作原理是蜂農在生產基地通過手機APP的形式,把蜂場和原料信息發送到溯源平臺上,企業調用了蜂農的原料,溯源信息就會跟隨這批原料,加上工廠的生產加工信息,最終反映給消費者。
消費者通過登陸蜂產品溯源平臺即可查詢到蜂蜜來源,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也可以查詢到產品的信息。目前已經有可溯源蜂蜜產品進入市場。
趙小川表示,蜂產品溯源體系的建立和應用將有利于提高蜂產品生產及相關單位的安全責任意識和防控能力,有利于推進企業的品牌發展戰略及創造良好的社會消費氛圍,有利于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塑造優質的中國蜂產品形象。同時,也有利于增強有關部門及行業協會對蜂產品市場突發事件的應對和處理能力,提高蜂產品監管和公共服務水平,為行業發展與決策提供有力依托。通過溯源建設來實現蜂產品收購、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達到“可管、可防、可控、可查”的目標,通過企業和相關部門建成集“管、防、控”于一體的覆蓋整個產業鏈的全程質量信息追溯體系,為蜂農、養蜂專業合作社、蜂產品加工生產企業、銷售企業、消費者及監管部門提供綜合性的信息服務平臺。
趙小川強調,值得一提的是優質蜂產品有了身份證,協會對每一批使用標志的產品,都會請行業內的品蜜師做感官評價,一批產品的評價要由3位品蜜師獨立完成,這個評價會輸入到溯源平臺上,消費者也可以查詢到。
王啉強調,中國蜂產品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靠單一追求數量擴張、低價競銷已經難以為繼;靠摻雜使假、降低質量取得收益,誤國害己;靠傳統方式管理企業,只能是維持現狀,不進則退。要切實推動蜂產品產業由傳統生產方式向標準化生產的根本轉變,由分散單一生產經營模式向“產+銷”相結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轉變。只有這樣,蜂蜜產業才能有一個突破性的發展,路子才能越走越寬,才能實現蜂產品行業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