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探廣西泗澗山大鯢保護區:崇山峻嶺中娃娃魚有個家

   日期:2015-05-0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14    評論:0    

  核心提示

  這兩天,柳江河內發現娃娃魚的事件,引起柳州市民對娃娃魚這一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極大關注。說到娃娃魚,我們不得不提到廣西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它是全區首個自治區級野生水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據傳上世紀娃娃魚在當地曾達到泛濫的程度,后來又經歷了一次被惡意捕殺、幾近滅絕的過程。如今保護區內娃娃魚的保護情況如何?在這個神秘的保護區內又有著怎樣的故事?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1、這個“家”有點大 有上百平方公里

  廣西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于2004年經國家農業部批準成立,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懷寶鎮泗澗村、九東村、中寨村和泗澗山林場、思英林場部分林區范圍,面積103.84平方公里,這相當于19個龍潭公園的面積。保護區設有海洞、平岸、下泗澗3個管理站,其中在海洞管理站建有大鯢救護站和大鯢馴養繁殖場。

  5月5日,記者隨工作人員一起驅車到位于懷寶鎮中寨村海洞屯的海洞管理站,那是一條相當偏僻的山溝,與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只隔了一座山。海洞管理站建在一個叫“沙江尾”的半山腰,周邊崇山峻嶺,山上泉水匯聚到沙江河,流經管理站的山腳下。沙江河只是當地人的叫法,其實那是一條山間小溪,最寬處也僅幾米,水質清澈見底,水淺石露,兩邊林木遮擋。

  “這里已經是源頭了,水質達到國家I類水質,娃娃魚喜歡在這種水質特別好、又比較陰暗的地方生存,白天很難見到它們活動!”管理站工作人員賈翠蓮介紹,野生娃娃魚生性兇猛,魚、蟹、蝦、蛙、蛇、鱉、鼠、鳥等都是它們的食物,“娃娃魚外形上看有點像鱷魚,捕食時也非常像,青蛙從它面前跳過,它會發動突然襲擊抓住食物”。

  海洞管理站的馴養繁殖場,是一片建在山腰的鋼結構搭建的大棚,棚內是一個個用混凝土砌起來的馴養繁殖池,每個面積約20平方米,水深約10余厘米,池內都放養著幾條至數十條娃娃魚,周邊砌有高約一米的墻,以防止養殖在池內的娃娃魚爬出來。

  馴養繁殖場模擬原生態進行養殖,鋼結構內陰暗潮濕不透光,在每個馴養繁殖池內都有木板蓋起來的“巢穴”,娃娃魚們喜歡鉆進“巢穴”一動不動。養殖娃娃魚最為關鍵的還是要保持池內水的干凈和流動。每個馴養繁殖池都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附近山上的山泉水經過收集、沉淀后,用水管接入每個馴養繁殖池,池內常年活水流動。

  “娃娃魚只吃新鮮、活的食物,每次投食后,我們要把那些它們沒吃掉的魚、蝦都清理出來,這些東西它們不會再吃,丟在池子里腐爛了,就會影響水質!”賈翠蓮介紹,娃娃魚的食量跟季節、天氣有關,冬天食量小,其他季節基本一天或兩天投食一次,2000條娃娃魚一次的投食量,需要魚、蝦等25公斤左右。

  2、從泛濫到絕跡 娃娃魚有過“災難史”

  “現在大家都意識到娃娃魚是珍稀動物,要進行保護,以前娃娃魚在這里到處都是,丟在路邊都沒人要!”談起娃娃魚在當地的經歷,當地的一些村民感慨不已,他們親身經歷了娃娃魚從泛濫到數量劇減、幾乎絕跡的過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娃娃魚在融水縣的懷寶、三防、滾貝等鄉鎮相當常見。今年53歲的懷寶鎮永和村村民李木生介紹,小時候到河邊玩耍,隨便翻開岸邊的石頭,經常見有娃娃魚躲在石縫、石洞里,“就像河里的魚、青蛙一樣,非常多,抓住了拿石頭壓住玩”。

  當地的娃娃魚到底泛濫到什么程度?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戴幫明跟記者講了一件趣事:上世紀60年代,廣西在當地建了泗澗山伐木場,當時很多工人在林場伐木,工人吃住在山上,住在野外搭建的簡易工棚時,經常有娃娃魚躥到溪邊的工棚里。

  “有工人晚上在野外蹲茅坑,蹲著蹲著忽然感到有什么動物碰到了自己的屁股,回頭一看竟是娃娃魚在拱屁股!”戴幫明說,“那個年代都喜歡吃豬肉,誰都不會想到把娃娃魚煮來吃”。

  戴幫明介紹,娃娃魚在上世紀80年代后數量銳減,娃娃魚被當成了美食“爬”上了餐桌,外地有人收購娃娃魚,融水境內的野生娃娃魚就開始遭遇大面積的捕殺,“上世紀90年代以后數量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高,最高的時候一兩千元錢一斤,利益驅使著人捕殺娃娃魚”。

  在當地還流傳著這樣的事:當地有名年輕人抓到了一條幾斤重的野生娃娃魚,賣出了4800元的高價,收購的人轉手6800元又賣給了別人。“一條野生娃娃魚相當于一輛摩托車的價錢,這種事對農村人來說誘惑太大了。”戴幫明介紹,娃娃魚基本都是夜間活動,因為有了汽油燈、電魚工具,這些都對娃娃魚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以致野生娃娃魚幾近滅絕。

  3、嚴管保護區 娃娃魚終“起死回生”

  “現在我們在野外巡邏時,有時也會發現有娃娃魚,這是個好現象!”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成立后,逐漸建立了娃娃魚保護工作體系,遏制住了濫捕濫殺娃娃魚的狀況,娃娃魚的數量逐漸增加。

  據介紹,保護區劃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分設3個管理站來管理,每周安排人員沿著山間河流巡邏,其中核心保護區31.59平方公里范圍,娃娃魚的保護情況很好,巡邏人員在晚上可以見到有娃娃魚在活動。

  “重點管好泗澗河、沙江河和榔枧河,開展巡邏和增殖放流。”戴幫明介紹,近年來,他們已經多次在這些河流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先后分幾批放生了550余條成年娃娃魚,希望這些成年娃娃魚能夠在天然環境下自然繁殖,增加野生娃娃魚的數量。

  “看見有陌生人進入保護區,村民都會向我們舉報,防止有人竄入保護區捕殺娃娃魚。”海洞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這些年來的廣泛宣傳和走訪,現在村民的保護意識比較強,意識到娃娃魚的重要性,也愿意參與到保護娃娃魚的行列,像在增殖放流期間,這些河流都禁止人員下河游泳,大家都很自覺遵守。

  除了增殖放流、增加野外娃娃魚的數量,保護區馴養繁殖的娃娃魚數量也大量增加,目前保護區內馴養繁殖的娃娃魚已近6000條,其中5公斤以上的娃娃魚就有100多條。記者在海洞管理站的馴養繁殖場,就見到有9條“娃娃魚王”,每條重達8公斤以上,頭尾長約一米,外形就跟鱷魚一樣。

  “這還不算最大的,最大的有10公斤以上,這9條娃娃魚可是保護區內的寶貝。”戴幫明介紹,它們原來都是本地的野生娃娃魚,現在馴養在池內,將來會作為親本進行人工繁殖。

  4、保護與利用 缺錢又缺人

  娃娃魚是3億年前與恐龍同一時代生存并延續下來的珍稀物種,也是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動物,被稱為“活化石”。同時,娃娃魚全身是寶,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也是醫藥、食療、美容的重要原料。在辦理了水生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后,娃娃魚可以養殖和經營利用。近年來娃娃魚已被特種養殖,并逐漸形成了產業,商品娃娃魚也“爬”上了市民的餐桌。

  據了解,目前廣西娃娃魚特種養殖產業發展最好的是金秀瑤族自治縣。柳州市范圍內,柳江縣和融水苗族自治縣也有娃娃魚特色養殖,其中主要集中在融水縣,該縣一些鄉鎮還建立了娃娃魚特色養殖示范基地。據了解,目前融水縣養殖100條以上娃娃魚的養殖戶有6家,1000條以上娃娃魚的有3家。商品娃娃魚主要銷售到廣東、江浙等地,據了解,人工養殖的娃娃魚每公斤上千元,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成為農村脫貧致富的一條路子。

  “保護、利用和旅游開發應該齊頭并進,目前碰到的最大問題還是資金缺乏,科研力量不足。”戴幫明介紹,無論是從野生動物保護的角度,還是娃娃魚這一特種養殖產業的發展,目前資金、科研力量都不足。盡管2004年泗澗山大鯢自然保護區就已批準立項,目前保護區還沒有能力進行人工繁殖。

  “對娃娃魚進行系統的研究,包括疾病預防等,這類基礎的科研工作還未展開,保護區的科研室也沒有建立起來。”戴幫明說,這些瓶頸問題需要盡快解決,才能做好娃娃魚保護與發展這篇“文章”。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