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海南,天氣已十分炎熱,在位于海南省樂東縣的萍鄉雜交水稻南繁制種基地,農民們頂著烈日為正在抽穗的種苗灌溉除草。自上個世紀70年代踏上南繁之路,萍鄉農民已經成為全國南繁制種的主力軍,贏得“水稻制種看南繁,南繁制種數萍鄉”的美譽。如今,萍鄉制種業已發展為農業支柱產業,年產值在6億元以上,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6.6%,每年帶動農民增收1億元以上。
萍鄉素有“雜交水稻制種之鄉”的美譽,至今已有40多年雜交水稻制種歷史。制種面積累計達136.69萬畝,共生產雜交水稻種子2.51億公斤,累計為全國1.8億畝稻田提供優質雜交水稻種子,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目前,全市制種面積穩定在15萬畝左右,其中,本地制種5萬畝,南繁制種10萬畝,占全國南繁面積的85%以上;有省級種子龍頭企業2家,制種專業合作社6家,制種專業村30多個,制種大戶100余戶,從事制種的專業技術人員300余人,常年從事制種農民近萬人。
萍鄉雜交水稻制種技術也在國內領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領軍的江西萍鄉科研團隊選育出“珍汕97A”不育系,培育出雜交水稻強優組合“汕優2號”,在全國率先實現雜交水稻“三系”配套,并于1980年獲得了國家特等發明獎。40多年來,在顏龍安等專家帶領下,萍鄉雜交水稻形成了適應早、中、晚三季,適宜平原、丘陵、山區栽培的兩大系列200多個新品種。農業部和國家南繁局稱贊萍鄉制種隊是“中國第一支種子生產專業隊伍,也是世界第一支專業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