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王貴華放棄了教師職業,離開了家鄉黑龍江省,跟隨丈夫落戶到了通化市二道江區鐵廠鎮,成為一心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從一名外來農戶逐步成長為帶領鄉鄰在食用菌產業道路上共同致富的鐵廠鎮食用菌發展協會會長,雖然她經歷了許多坎坷,但擁有更多的卻是掌聲和鮮花。
王貴華告訴新文化記者,從有著穩定收入到無依無靠、沒有經濟來源的巨大反差,讓她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但王貴華是一個倔強不愿認輸的人,她下定決心要重新走出一條人生之路。既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她就從給個體糖果廠包一斤糖果掙一元錢做起,同丈夫在簡陋的小屋里沒日沒夜地干。等手里有了幾百元的積蓄后,王貴華開始做起生豬屠宰生意,每天天不亮她就推著三輪車到偏遠的溝里抓豬,一天下來弄得疲憊不堪,幾年下來身體也落下不少毛病。
忙于生計之余,王貴華有空時就翻閱各種雜志報刊,尋找各種致富信息。隨著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鐵廠鎮委、鎮政府為了鼓勵農民走特色農業、效益農業之路,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1994年她率先種植了黑木耳,由于技術不到家,木耳都長不大就枯干在木頭上。她兩次到黑龍江考察,向當地的種植大戶取經學習,逐漸掌握了一套適合本地栽種木耳的經驗方法。這一次她成功了,她所從事的黑木耳產業像滾雪球一樣不斷發展壯大起來。
在王貴華的影響帶動下,鄉親們也有了種植黑木耳的想法。王貴華將自己的種植、管理經驗寫成草稿,打印好,免費發給種植戶,再有不懂不會的地方,她都親自下鄉指導,教會為止。在她的帶動下,村民們都有了可觀的收入。
同時,王貴華依托黨員創業幫帶工程,在鎮委的指導下,建立了黨員創業幫帶實踐基地,使食用菌種植技術得到了推廣,幫助了一大批黨員、群眾脫貧致富。黨員創業幫帶實踐基地成立后,王貴華多次花錢請來農科技術人員免費為成員講解食用菌栽培技術,并且多次自發組織了栽培技術培訓,把自己多年來的經驗一絲不茍地傳授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