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中華國醫藥文化盛典暨中國中藥協會國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昆明舉行。
此次大會由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仁堂制藥廠、貴陽德昌祥藥業有限公司等中華老字號企業發起,聯合中醫藥產業鏈的部分同仁,在中國中藥協會旗下成立國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并同期成立中華國醫藥文化合作組織精品國藥工業理事會、終端經銷理事會、中醫館理事會。1300多位中醫藥界代表匯聚一堂,共話傳承中醫藥傳統文化,共議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
文化基因釋放中醫藥活力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越來越面臨被西醫取代的窘境,但隨著文化多樣性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用的日益顯現,以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覺”為先聲的文化發展正在逐步釋放中醫藥的活力。
在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勝看來,中醫藥是文化和科學的完美結合的產物,兩者不可分割。要使得國醫藥中醫藥行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期,必須文化先行。“文化和研發是中醫藥的一對翅膀,舉辦這次大會就是為了整合優質資源,進一步挖掘中醫藥的文化理念。”而圣愛中醫館的董事長劉瓊女士則用“館中館”的模式為中醫藥老字號們開辟了一塊場地,“我們作為聯合中醫館理事會的成員將聯合精品國藥工業理事會在圣愛中醫館里開辦‘國藥館’,讓老字號精品企業可以在其中進行文化宣傳和產品展示。”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柳長華教授在大會中發言表示:“傳統醫藥是我國長項,一定要盡快地出臺政策保護我們的傳統醫藥。”
我省中醫藥需要“走出去”
中藥材是云南具有資源優勢的特色產業,而云南省也是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大省。“云南地方本草在我國中醫藥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現在的云南中醫藥市場還沒能夠真正地‘走出去’。”云南省衛生廳副廳長鄭進表示。
在云南提到中醫藥文化,就必定提到昆中藥,作為一個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云南中醫藥文化典型代表,如何把云南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昆中藥的總經理徐勝有著自己的規劃。“現階段我們正打造一支營銷團隊專門負責省外市場。”據了解,昆明中藥廠現有中藥品種近160個,全國獨家生產品種21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16個。
云南中醫藥館開始“觸電”
隨著中醫藥標準化、信息化戰略的快速推進,中醫藥電商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機遇與挑戰。“在互聯網時代,電商平臺的發展不可忽視。此次成立中藥協會國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就是為了整合優質資源,引領中醫藥產業實現新的轉換升級。”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勝告訴記者,目前的規劃是將互聯網和線下商務結合在一起,打造B2C平臺。使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線下商務成為互聯網交易的延伸。圣愛中醫館董事長劉瓊女士告訴記者,中醫藥的服務、銷售等領域已受到O2O模式的影響,探路O2O對于本土中醫藥而言,將打破中醫藥企業原有的銷售模式,并帶來新的機遇。
業內人士表示,中醫藥行業與移動互聯網的合作未來注定要結合,隨著市場漸漸深入,中醫藥產業電商平臺會發展的越來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