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富硒稻,種子免費,產量穩定,價格明顯高于市場價,每畝收入比種其他水稻要多幾百元,很劃算,真是個好品種!”今年以來,巴馬瑤族自治縣不少群眾收到了免費的富硒優質稻米種子和相關技術資料,一個個贊不絕口。
近年來,該縣突出品牌和生態,通過“政策保障、農企合作、科技引領、試驗先行、示范帶動”等多種方式,狠抓有機富硒農業開發工作。
在發展有機富硒農業工作中,注重制定和實施鼓勵性的優惠政策,特別是落實好示范片的投入保障機制。積極整合水利、交通、開發扶貧、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項目建設資金,重點傾斜有機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2015年,縣委、縣政府對參與基地建設的生產經營企業自主申報有機食品認證、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創建等進行獎補;同時,經營企業積極落實訂單措施,對巴馬有機富硒農產品進行優價收購,全力打造巴馬有機富硒農產品品牌。
另外,廣泛動員群眾參與,注重引導和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廣泛參與。2014年,引進中科群源有限公司、天頤農業開發公司、巴馬益康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企業及農民合作組織參與有機富硒農產品開發;2015年又與自治區糧食局達成合作意向,由自治區糧食局整合區內糧食生產經營企業組成巴馬豐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推進廣西巴馬富硒優質稻米生產(核心)示范基地建設,計劃建設規模1萬畝以上,目前,已種植面積1.1萬畝。
在此基礎上,積極克服有機富硒農產品開發技術力量欠缺、經驗少等實際困難,突出科技引領、試驗先行。邀請區農科院、土肥總站等技術部門的專家給涉農部門技術干部集中授課。開展本縣富硒土壤資源普查,在全縣10個鄉鎮采集土壤87個、水稻玉米農產品樣品110多個,送到檢測機構進行硒檢測分析,基本摸清全縣土壤硒含量情況。
此外,注重品牌打造,做好示范帶動。2014年,在巴馬鎮、甲篆鄉、那社鄉創建了三個富硒水稻種植生產示范基地;以創建巴馬有機富硒農業(核心)示范區為抓手,大力推進有機富硒產業開發,全縣有機富硒農產品種植規模達10萬畝以上,品種包括稻谷、蔬菜、油茶、火麻等,分布全縣10個鄉鎮。注重品牌的培植和打造,華昱有機蔬菜、廣西巴馬印象道心園有機油茶系列產品、巴馬常春藤有機火麻系列產品在區內外市場有較高知名度。全縣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農產品和基地達7個,總面積8.7萬畝,其中華昱農業公司千畝生態有機農業示范園順利通過德米特有機認證,廣西巴馬印象生活體驗產業有限公司3萬畝油茶基地、巴馬常春藤生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萬畝火麻基地通過有機認證。以此為依托,大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創建,其中,以華昱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為龍頭的有機農業示范區、以錦通生態農業園為龍頭的觀光農業示范區和以豐硒公司打造的千畝富硒稻米生產基地為龍頭的特色農產品生產示范區等三個主體功能區已形成一定規模,整個核心示范區建設規模達0.4萬畝,預計2015年全縣富硒有機農產品生產規模達12萬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