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午,在庫爾勒市政府辦公樓2樓會議室里,庫爾勒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栽培站站長、研究員陳緒蘭面對10位農業專家,就棉花膜下播前滴水春灌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應用等問題一一作答。
剛走出答辯現場,陳緒蘭顧不上休息又乘車趕往60多公里外的普惠農場棉花種植示范區。
1990年畢業于石河子大學農學系作物專業的陳緒蘭,最初在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所擔任技術員,1996年陳緒蘭主動申請來到庫爾勒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農業生產第一線一干就是19年,先后試驗引進了寬膜高密度植棉技術、棉花膜下加壓滴灌節水技術、棉花膜下播前滴水春灌技術和棉花雙大膜精量播種技術、長絨棉高產栽培技術,帶動了當地棉花種植模式的轉變,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引進新技術的同時,陳緒蘭又將目光聚焦在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上,經過多年的配方施肥試驗和肥效示范,肥料利用率和產出率大幅提高。現在陳緒蘭每年為農民開出的施肥配方卡多達5500張,當地棉農的施肥技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普惠農場三分場棉農李敬財對記者說:“10多年來,我這300畝的棉花地從犁地到澆水到最后的收獲,陳緒蘭一直全程跟蹤。有時她比我們下地還早,有她在我們技術有保障,心里更有底了。”
普惠農場副場長高新有說:“陳緒蘭立足服務棉農、發展農業這個中心,幾十年如一日進行技術咨詢和培訓,同時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示范、推廣應用等科技服務工作,為科技興農及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了大量的工作。”
篩選出適合當地的優質、高產、穩產的棉花品種,是陳緒蘭多年來一直堅持不懈奮斗的目標。陳緒蘭前后引進棉花新品種“新陸中36”“新陸中54”“ 新陸中56”等50多個品種,試驗研究總結出與品種相配套的有關水肥、調控、密度、病蟲防治等高產栽培技術,為農民高產高效提供技術保障。同時還引進了生物降解膜、緩釋尿素、鹽堿改良劑禾康等新產品,不斷完善當地棉花高產集成技術。
普惠農場生產科副科長阿不力肯·阿不都熱西提說:“我們農場近2000人沒有不認識陳緒蘭的,大家遇到什么難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她,陳緒蘭每次都會認真解答農民提出的技術難題。”
走家串戶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培訓是陳緒蘭的工作常態。據統計,多年來陳緒蘭累計培訓農民10萬人次、科技人員2萬人次,電視講座50場次,發送農業信息50萬條,發放技術資料5萬余冊,接受咨詢農民超過5000次。陳緒蘭編寫的《庫爾勒市棉花高產栽培技術規》等培訓教材深受當地棉農和技術人員的歡迎。
陳緒蘭通過示范區以點帶面輻射帶動棉花新品種及新技術推廣與應用,使當地的植棉科技含量不斷提升,棉花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多年來,陳緒蘭累計推廣農業增產常規技術60余項,推廣面積800萬畝,節本增收節支20億元;累計引進各類農作物品種50余種,通過項目組織實施,使當地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沃土工程不斷擴大,高新節水全面普及,現代農機得到全面適用,棉花高產高效集成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棉花生產發展步入快車道。
“作為一位女同志,陳緒蘭舍小家顧大家,從來沒有提出過非分的要求,多年來風雨無阻活躍在田間到頭,為我們農場的標準化高效栽培,良種更新換代及農業結構調作出了積極貢獻。”高新有說。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2008年陳緒蘭被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表彰獲農田節水技術推廣先進個人稱號,2010年她被評為自治區先進工作者。
現在陳緒蘭正在進行棉花水肥藥協同管理、棉花苗期根際磷營養調控、連作棉花深松、棉花膜下播前滴水春灌及配套高產栽培等新技術的試驗研究和推廣應用。 人物簡介
陳緒蘭,女,漢族,現年47歲,中共黨員。現任庫爾勒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栽培站站長、推廣研究員,她19年如一日在農業生產第一線默默奉獻,先后試驗引進了棉花栽培技術,帶動了當地棉花種植模式的轉變。她先后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7項、在《中國棉花》雜志上發表科技論文21篇;2008年榮獲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個人;2010年榮獲自治區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人物感言
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只有努力才能被認可。我慶幸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讓我有了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業技術推廣者,我只是盡已所能,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卻獲得了如此高的榮譽,這是黨和人民給予我的最高榮譽,也是社會各界同仁對我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