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文明行動中,我們村對經過清理出的農戶房前屋后空閑場實行市場化運作承包給了苗木種植大戶進行栽植各種綠化苗木,對村莊進行連片綠化,形成苗圃加景觀式的綠化模式而這些我們村里沒有投一分錢。”4月28日在岱岳區化馬灣鄉石灣村,該村支部書記王安村指著村中心大街兩旁種植的櫻花和花灌木對記者說,綠化承包給苗木種植大戶后無論綠化還是后期維護都不用村委出資而且苗木種植大戶還要保證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化效果。
今年以來,化馬灣鄉堅持凈化、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文化“六化”標準,以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在全鄉31個行政村廣泛深入開展“鄉村文明行動”。對各村范圍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重點區域進行徹底整治,全面清除柴堆、土石堆、糞堆、雜草堆、建筑垃圾堆等“五大堆”“十二亂”問題。經過集中清理,全鄉各村道路寬敞了,環境整潔了,群眾都非常滿意。
面對經清理后出顯現的各種空閑場,全鄉上下采取不同方法加大綠化力度,防止“五大堆”“十二亂”問題反彈,逐漸探索出了“以苗養綠”的綠化新模式。“以苗養綠”模式就是采用“合作社(苗木大戶)+村集體+農戶”的方式,村委把環境綜合整治之后顯現出的空閑場作為綠化土地,通過招標渠道與苗木合作社(苗木種植大戶)合作,由苗木合作社(苗木種植大戶)進行景觀加苗圃式的綠化及管理養護村集體不承擔空閑場綠化費用。綠化苗木出售所取得的效益,種植大戶與農戶和村集體按一定比例分成。通過這種方式既增加了集體和群眾的收入,又調動了沿街群眾保證苗木成活率,做好綠化工作的積極性,實現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三方共贏。
“按照慣例,村莊綠化應有村集體出資投入。由于村集體收入少,綠化資金壓力大。引入市場化路子后,大大減輕村集體壓力,綠化效果也更好。”王安村介紹,如果村集體進行綠化,僅購買綠化苗木就需5萬多元,此后每年的綠化養護費用也是不小的數字。實行“以苗養綠”以后,村集體沒花一分錢,不但實現了村莊綠化,而且增加了村集體、 沿街群眾收入,提高了他們做好綠化的積極性。
“實施這種方式,村集體少花錢,我也能以較便宜的價格承租土地,一舉雙得。”苗木種植大戶張華澤承包了石灣村的綠化養護,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僅石灣村承租的600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相當于10畝土地。按照目前一畝土地每年1200元租賃費用計算,一年承包費用高達12000元。如今,他已同石灣村簽訂合同,以低價承租6000平方米綠化平臺。他將這個綠化平臺打造為綠色基地,在保證綠化覆蓋率的基礎上,移植銷售苗木,他與村委和沿街群眾按照“七三”比例分成,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目前,化馬灣鄉積極推廣“以苗養綠”的綠化模式,已有殷家林、城前村等10多個村實行這種綠化模式,全鄉村莊綠化工作全面順利展開,綠化面積不斷增加,鄉村文明行動又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