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麥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赤霉病、白粉病等多種病蟲害的高發期也相繼到來。針對這一情況,連日來,洪澤縣組織農業技術人員走進田頭,提早行動,做好全縣48萬畝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
小麥赤霉病又稱麥穗枯,是由多種鐮刀菌引起的一種小麥病變。小麥抽穗揚花期間降雨多、雨日多、濕度大,病害就易于流行,給小麥產量造成損失,影響夏糧增產。23日上午,在洪澤縣三河鎮祥發農機專業合作社的1000多畝小麥田里,綠油油的麥苗上麥穗已經掛上枝頭,部分穗花揚粉,縣植保站工作人員正指導著如何立即做好當下“一噴三防”工作。洪澤縣植保站站長陳思宏說:“就目前技術手段來說,小麥赤霉病只能做到預防,一旦爆發,還沒有有效手段遏制病菌傳播。建議霉病防治采取‘主動出擊,預防為主,肥藥混噴,保粒增重’的策略。防治的適期就是三麥的揚花到齊穗期,具體的講就是三麥齊穗后見花用藥,盛花再打。或者第一次用藥后五到七天,再第二次用藥。”
據該縣植保站調查,今年洪澤縣的菌原量達近十年來的最高峰,該縣大面積種植的小麥品種基本上都是感原品種,根據氣象預測,4月底和5月初連續有兩個降雨過程,三麥赤霉病呈偏重發生趨勢。據悉,在未來三至五天該縣小麥將集中進入初次揚花初期,農技專家建議,農戶一旦發現初次揚花,就可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若用藥后遇雨,隔5-7天須再用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