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穩,百業穩;農業興,百業興。
瑞昌市是全國第六批小農水重點縣,項目涉及3個鄉鎮場11個村,共需改造中型灌區1處、小型灌區2處,設計灌溉面積2.1萬畝,改造總灌溉面積2.1萬畝。項目全部建成后,項目區灌溉率將達到85%,年新增節水能力128.21萬立方米,新增、恢復灌溉面積0.54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000噸,年新增經濟作物產值468.38萬元。
為了順利完成改造任務,一場農田水利大會戰正在瑞昌如火如荼地進行。
加強領導營造氛圍
近年來,瑞昌高度重視小農水建設,成立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小農水重點縣建設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工程建設的日常工作。各項目區單位同步建立責任機構,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格局。組建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工程項目部,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質量監控、竣工驗收,實行統一領導,形成合力,推動工作。
為調動群眾積極性,提高知曉度和參與面,瑞昌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載體,對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政策進行宣傳,重點報道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情況,及時反映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新舉措、新成效。目前,出動宣傳車6車次,懸掛橫幅12條,制作固定宣傳牌3個,印發宣傳材料3000余份。
因地制宜質量先行
項目啟動以來,瑞昌按照“設計合理,群眾管用”原則,認真分析農田水利工程現狀,廣泛征求項目區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水利部門會同鄉、村、組對每條溝渠、每座堰壩進行核對。在此基礎上,精心編制了《瑞昌市2014年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實施方案》,為工程建設實施奠定了基礎。同時,通過外出取經、內強調度的方式加強項目建設管理,組織各參建單位赴周邊縣市區實地參觀、學習經驗。項目實施中,實行一日一碰頭、每周一調度、半月一評比、一月一小結的工作模式。
百年大計,質量為本。為確保項目建設質量,瑞昌建立建設單位質量管理體系、監理單位質量控制體系、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和設計單位現場服務體系四大體系。抽調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專門負責項目區的技術指導和行政管理,施工現場配備監理人員,及時對施工各環節進行跟蹤檢查,發現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工程,一律拆除重建。同時,從項目區中選取業務精、責任心強的農民作為義務監督員全程督導施工,形成政府監管、監理及項目區群眾代表義務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嚴把工程質量關。
增加投入專款專用
為確保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建設的資金投入,瑞昌積極整合土地整理開發項目資金、財政扶貧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4724.85萬元,市本級財政安排配套投入資金500萬元。設立市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項目資金專戶,實行專戶儲存、專人管理、專賬核算,確保了資金的專款專用。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為確保工程建設良性運行,瑞昌出臺《瑞昌市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養護制度》,落實管護主體,明確管護責任。在項目區以灌區為單位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項目工程建成驗收后,由水利部門對工程產權進行登記、確認,頒發工程產權證書給農民用水戶協會組織,并簽訂管護合同,將工程移交給農民用水戶協會管理、維護、使用,形成了以用水戶管護為主、基層水利服務組織指導為輔的工程管護機制,實現工程的長期高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