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天下安”。李克強到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糧食是安天下之本,糧食安全更是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是的,我們手中確實有糧,但是現在遼寧、吉林兩省有的糧庫讓我們不得不心慌。因為我們沒有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糧食安全質量受到極大的威脅,讓百姓為之震驚,引起輿論一片嘩然。
早在2013年,中儲糧可謂“屋漏偏逢連陰雨”,除火災等重大安全事故外,又爆出騙補、貪污受賄、挪用糧食資金等丑聞,僅河南分公司就挖出了110名“碩鼠”,讓人瞠目結舌,引發業界關注。
俗話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有過經驗教訓,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我們的過錯,以利堵住黑洞挽救損失。要知道,國家糧食儲備不僅涉及財政補貼,而且涉及糧食供應和糧食安全,按理說檢查是非常嚴格的,除企業內部需要定期和不定期檢查之外,財政、審計等部門也需要經常檢查。那么,這些所謂的檢查、監督、審計都是如何進行的呢?有沒有深入到糧庫現場、糧食收購現場看一看呢?為什么這么多的“轉圈糧”沒有被發現呢?為什么會出現陳糧頂新糧,惡意套取價差補貼?
然而,遼寧、吉林等地一些糧庫和糧商相互勾結,用陳糧頂替新糧賺取差價,每噸達700元,若買2萬噸,差價可達千萬!從業10年的糧商透露,陳糧變新糧在業界已不是秘密。散發霉味、質量難保的陳糧就這樣走向百姓餐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試問:真的是無奸不商嗎?陳糧變新糧在業界已不是秘密,難道我們真的毫不知情嗎?為了一己私利,竟然不顧廣大百姓的生命健康?相關部門的監督去哪兒了?
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這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要堅持不懈地抓好。國家糧食儲備局每年也會對包括中儲糧在內的糧食儲備企業、糧庫等進行檢查和抽查。那么,這些檢查和抽查又是如何進行的呢?為什么專業檢查人員卻發現不了“轉圈糧”問題?顯然,問題不在于是否專業,而在于是否有責任心,是否真正深入到糧庫和糧食收購第一線,檢查、監督是不是成了擺設,是不是淪為走過場。
筆者認為,一是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二是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儲政策,對包括“以陳頂新”在內的“四害”行為零容忍嚴懲處;三是堅持誠信為本從嚴治企,從嚴加強對委托、租賃收儲企業的管理,切實履行政策執行主體責任;四是增強政策的透明度和陽光公示,形成深入的監督新常態,切實履行好監督責任。
因此,只有把禍害糧食安全的“碩鼠”清除,把伸向糧食的“腐敗黑手”斬斷,才能給“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考題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