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大棚,同樣的管理,在北京市大興區榆垡綠色防控示范基地的試驗大棚里,定植前使用辣根素對土壤、棚室消毒后的草莓苗成活率達77%~84%,而未消毒棚成活率僅為5%~18%。辣根素土壤消毒不僅有助于提高草莓苗成活率,而且有利于草莓苗后期成長中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減少農藥使用量。土壤消毒,只是北京市植保站開展全程綠色防控眾多技術成果中的一項。
無病蟲育苗:將病蟲害扼殺在生產源頭2013年,北京市植保站在十多年試驗研究和應用驗證基礎上,提出了一套以病蟲源頭控制為核心,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調控、科學用藥等有機結合的病蟲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覆蓋了產前、產中和產后全過程。
北京市植保站高級農技師王曉青介紹說,蔬菜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分為四大塊,包括無病蟲育苗,產前消毒預防、產中科學防控、產后殘體無害化處理。該技術體系首先從源頭控制,減少病蟲害發生。一旦病蟲害發生,盡量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理化誘控等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王曉青說,通過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有力地控制了農藥的超標使用,遏制了農業面源污染,減輕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黃板,殺蟲燈,性誘技術等不用藥技術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用水量,生產環境濕度的降低可以減輕病害的發生,進而減少農藥的使用。
藥械推廣:精準施藥控藥量
7月18日,記者在平谷區夏各莊鎮陳太務村的桃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看到,每棵桃樹上都掛著黃色的粘板,樹干上系著透明的小繩,里面裝有含大量信息素的液體,這是被稱為“迷向“的現代誘控技術。平谷區植保站徐申明副站長介紹,平谷區致力打造的“全國生態桃第一縣”,探索集現代誘控、天敵釋放、生物農藥、物理防治等多項技術于一體的大桃綠控技術模式,達到改善土壤、涵養水分,建設生態、美觀、綠色果園的目的。
近年來,北京市植保站以“綠色防控基地”建設作為推行綠色防控的落腳點和生產安全蔬菜的起始點,探索出推廣綠色防控的長效機制。目前已建設了27個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基地,由區縣植保站去基地做實驗、推廣新產品,集中示范應用蔬菜病蟲全程綠色防控技術,以點帶面,全面推進蔬菜病蟲綠色防控。
王曉青說,在農藥的施用過程中,農民較難精準把握農藥防治對象、使用劑量、使用方法等,由此造成農藥超量使用和胡亂使用。針對這一情況,北京市植保站進行了藥械推廣,僅2013年就免費發放了20多萬套精準施用藥量具(包括天平、量筒、注射器等),讓農民能夠精準計量每次的用藥量,達到精準用藥、科學用藥。
為進一步提高農藥施用的效率,北京市植保站還免費發放了300多套自控常溫煙霧施藥機。此設備可以大大減小噴灑霧滴的半徑,提高藥滴的黏著度,并大大減少用水量,極大地提高了施藥的效率。
除此之外,北京市植保站還多次組織培訓,在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通過報紙、電視進行技術指導,宣傳生物農藥、防蟲網、黃板、天敵昆蟲等防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