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安徽超級稻減產事件還在網上發酵之際,前日,記者在望城區新康鄉湘江村看到,種糧大戶、80后青年袁虎因嘗到去年種植超級稻增產增收的甜頭,今年已將超級稻種植規模擴增到500畝。
500畝超級稻秧正在播種
在長沙市望城區龍虎農業機械服務合作社理事長袁虎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他家的承包地,成百上千畝的田地已經被機器翻修得非常平整,兩臺插秧機在幾名工作人員的操縱下,轟鳴著正在田里插秧播種。
“這里種的全是超級稻株兩優819,面積有500畝。”袁虎指著這一片稻田告訴記者,去年超級稻他種了300畝,今年特意擴增到500畝。“我是種地人,哪個能多賺錢我就種哪個。”
超級稻每畝增產500多斤
去年,在袁隆平院士的幫助下,袁虎試種了300畝超級稻,結果每畝周年糧食增產500多斤。
袁虎說,自從做了職業農民后,讓稻田里的糧食增產增收就成了他最迫切的愿望。聽說到超級稻的增產潛力后,他找到袁隆平家中尋求幫助,袁隆平很喜歡這個有闖勁的農村創業青年,在安排科研人員實地考察后,他建議袁虎部分改種超級稻。
去年早稻,袁虎采用全程機械化栽培模式,連片種植陵兩優942組合300畝,平均畝產636公斤。袁虎說,這一周年產量比此前種雜交稻增產500多斤,達到周年畝產1200公斤的目標,實現“三分地養活一個人”。增收的500多斤稻谷按國家保護價則近700元,純賺近600元。
不能出點問題就否定超級稻
針對安徽超級稻減產事件,袁虎說:“不能以個別品種出了點問題,就全盤否定超級稻。超級稻是有標準的,國家對產量、米質和抗性都有規定。超級稻對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袁虎說,他家種的超級稻晚稻米質達到了國家二級,口感很好,農藥用得也很少。增產增收的結果就是袁院士這一番話很好的證明,也是他今年擴種的信心來源。
回家種地成致富帶頭人
袁虎是望城區新康鄉湘江村村民,一家世代務農。2004年,高中畢業的袁虎南下廣東打工,憑著精明、勤快,幾年下來,已“混”到了一家物流企業的車隊的隊長,管理大貨車四五十臺,年薪12萬元。
2007年,連父親袁志忠都想不到,袁虎帶著打工掙來的27萬元積蓄,回家開始和父兄一起創業,按照“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超市”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創辦生態農業公司,實現了農業的機械化生產和糧食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作業。目前種植的稻田已達26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