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夏收油菜籽產量達到1376萬噸,比上年增加34萬噸,增幅為2.5%,再創歷史新高。
神農認為,2014年國家統計局數據或存在嚴重的虛報行為,主要理由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菜籽收購量遠低于去年,不符合豐產背景:
油菜籽收儲政策從 2008 年起,至今國家連續 6 年實施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
截至7月10日,湖北、四川等12個油菜籽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新產油菜籽218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173萬噸。而且每5日收購量從之前的30萬噸減少至20萬噸,表明收購高峰已經過去,預期截至9月底主產區各類企業收購菜籽也難達到統計局產量數據的零頭(376萬噸)。收購數量進度遠慢于往年,這顯然不符合今年豐產的背景。
其次,實地考察菜籽種植面積減少:
根據各方實地走訪華東、兩湖地區了解到2013/14年度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菜籽面積減少;江蘇、安徽、河南面積增加。安徽菜籽面積增加15%,增幅明顯的主要原因是2012/2013年度種植棉籽意愿下降,部分農民轉向菜籽種植。
神農預計,2013/2014年度我國菜籽種植面積為490.82萬公頃,較去年調查的505.14萬公頃減少2.8%。
最后,今年主產區天氣遠不及去年。
5月我國南方出現大范圍持續性強降雨過程,引發洪澇、風雹等災害。其中湖南、貴州、江西等地為菜籽產區,受到大雨影響。由于湖南、江西等地菜籽尚未收割,影響不大,但貴州地區受到冰雹影響,菜籽受到重創。綜合來看,神農預計2013/14年全國菜籽單產約1850公斤/公頃,較去年下降2%。
結合實際的單產和面積估算,神農預計2013/14年度我國菜籽產量約900萬噸,比國家統計局的1376萬噸減少476萬噸,國家統計局菜籽產量數據或存34%的虛高水分。
目前農業統計數據多數是從村級起報,村級上報的數據為農業統計的源頭數據,我國現行的統計體系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統計業務上以上級統計部門管理為主,在行政上以當地政府領導為主。這種雙重管理的體制弊端主要集中反映在基層,地方政府掌管統計部門的人事任免和經費分配等生殺大權。由于缺乏有效監督機制,農村基層統計的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源頭數據質量難有保障。這也可能是今年菜籽虛報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