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遼寧省朝陽市設施農業轉產“轉出”倍增效應

   日期:2015-04-1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6    評論:0    

  勝利鎮趙家灣村村民馮國斌家11棟大棚番茄轉產為油桃后,年收入由11萬余元上升到50多萬元;黑牛營子鄉果蠶村村民房喜慶家8棟大棚黃瓜轉產為平菇后,年收入由8萬余元上升到40多萬元;臺子鎮六家子村村民喬彩珍家3棟大棚番茄轉產為香瓜后,年收入由3萬余元上升到20多萬元……這是朝陽縣設施農業在轉產升級、提質增效中涌現出的幾個典型代表。

  近年來,設施農業蔬菜價格呈下行趨勢,實現設施農業轉產升級、提質增效,2012年以來,朝陽縣根據棚戶意向和區域性優化原則,出臺扶持鼓勵政策,引導農戶恢復閑置溫室、改良溫室性能、統一種植品種、調整種植結構,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了解,通過設施農業結構調整和舊棚改造升級,全縣設施農業經濟效益年增5000萬元以上。2014年,全縣設施蔬菜生產面積降低3%左右,設施棚果、食用菌、花卉等實現產值4.5億元,占設施農業總產值的24%。

  加快舊棚改造恢復、提質增效步伐。縣政府從2012年開始連續3年出臺扶持政策,全力開展設施農業舊棚改造恢復工作,先后投入縣財政資金2000多萬元,恢復閑置棚2400多棟、10.6萬延長米,改造升級矮舊生產棚2500多棟、12.6萬延長米。同時,引導棚戶進行設施葡萄、甜瓜、油桃等棚果生產,初步形成了區域性優勢品種。截至2014年末,該縣設施蔬菜生產面積達9.2萬畝,占設施農業總生產面積的83%;設施棚果生產面積達1.1萬畝,占設施農業總生產面積的10%;食用菌、花卉生產面積分別達到0.3萬畝,各占設施農業總生產面積的3%左右。

  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為做好設施農業生產品種更新換代,及時跟上市場需求,該縣每年都從黃瓜、茄子、番茄等6類主導蔬菜作物中優選30余個品種,進行新品種引進試驗。同時,選擇一些市場需求量大、品質優良的棚果、食用菌等品種進行區域性示范種植。據介紹,目前該縣設施農業種植品種主要有14類40余種,這些優良新品種在全縣設施農業生產中推廣覆蓋率達90%以上。為更好地提高蔬菜產量、改善蔬菜品質、增加菜農收益,不斷完善推廣適宜當地蔬菜生產的新技術,通過實施“組合拳”,有效解決了設施農業科技含量低、產品質量差、農民收益少問題。現全縣設施農業生產中應用的技術有10多種,在具體生產中都是組合集成應用,其中大壟雙行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膜下節水滴灌技術、蔬菜工廠化育苗技術、黃瓜(茄子)嫁接技術等技術應用率在95%以上,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應用面積超過10萬畝。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拓寬市場流通渠道。該縣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同時強化配套鄉(鎮)技術站檢驗檢測設施設備。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在生產栽培管理中強化施肥、用藥等環節標準化建設、制度化建設,引導農民使用綠色環保、低毒無害農產品生產投入品,從源頭上防止對農產品的污染,確保設施農業產品質量安全。該縣在波羅赤鎮新建一處果蔬批發市場,預計總投資1億元,規劃占地面積47128.17平方米,計劃于2015年10月完成整體建設并投入使用,年果菜交易量可達13.2萬噸,交易額5億元左右。在加快市場建設同時,借力朝陽市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將朝陽乘聚源科技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朝陽縣禾木果菜有限公司、朝陽鑫源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設施農業企業加入到全市電子商務平臺,使設施農業生產銷售走進信息經濟,擴大設施農產品對外影響力,全面促進農產品質量提升。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