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扎旗現代農牧業: 主動適應新常態 續寫發展新篇章

   日期:2015-04-1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91    評論:0    

  走進時下的扎魯特旗,一棟棟標準化暖棚隨處可見,一處處規模化養殖小區牛羊肥壯,一個個現代化養殖專業村落地生根……這一切無不讓人感受到如今的扎魯特旗,正站在新的起點上,立足于豐富的農牧業資源和區位優勢,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轉方式、調結構、保生態、育主體、強科技”為主要措施,著力打造國道304線沿路現代農牧業產業帶,使其成為引領全旗農牧業經濟發展的典型,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現代農牧業發展的新路子,真正做“活”現代農牧業這篇文章。

  轉方式搶抓機遇迎發展

  該旗搶抓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型的有力時機,把發展規模化養殖作為實現農牧業創業富民的重要手段,通過政策扶持和項目拉動,切實加大304沿線兩側村屯耕地、棚舍、窖池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農牧業抗災防災能力。計劃新增棚舍4000處,窖池2500座,實現304沿線兩側75%養殖戶擁有敞棚、暖棚、青貯窖、飼草料儲備庫的“四個一”目標。抓好節水增糧工程、糧食增產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的組織實施工作,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管道輸水、噴灌滴灌等節水設施,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使糧食單產在現有基礎上增產30%。同時,作為擁有天然草原1700萬畝,耕地193.5萬畝,具備年產8.5億公斤糧食、4.7億公斤青干草生產能力的牧業大旗,該旗為了增加農牧民收入,積極推進農區畜牧業發展。以304國道沿線蘇木鎮場作為現代農區畜牧業發展的重點地區,推行“以農為主、農牧結合、持續增收”的農區畜牧業發展模式,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秸稈等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引導和鼓勵農牧民采取“小群體、大規模”的發展方式,重點發展育肥牛、育肥羊、奶牛產業,穩定發展絨山羊產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走“為養而種、以種促養、靠養增收”的農區畜牧業發展之路。重點培育秸稈轉化戶和秸稈養畜典型戶1000戶,扶持農區畜牧業典型戶20戶,新建規模化養殖場(小區)30處,使農區畜牧業成為農牧業經濟發展的典范。

  調結構提升種植業精細化水平

  優化種植業結構是該旗實現農牧民增收的又一舉措。在穩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按照“面積調小、水耗調低、效益調高”的原則,建立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與節水增收目標相配套的種植業結構。依托節水增糧行動,在魯北鎮、查布嘎圖蘇木、烏力吉木仁蘇木、嘎亥圖鎮、巴雅爾圖胡碩鎮大力發展以膜下滴灌為主的節水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新增節水高產高效農田8萬畝,總面積達30萬畝。同時結合節水高產高效示范區建設,落實糧食作物高產創建示范片5處,以推廣“一增四改”、全膜覆蓋、測土配方等技術為主,其中重點建設一處畝產達到1000公斤以上的高產攻關田0.1萬畝。進一步推進高效特色種植,根據市場需求,結合各地區的農業資源與產業特點,組織引導農牧戶因地制宜選擇高效特色作物和品種,并以科技為支撐,從栽培技術、農業標準化生產、信息化服務等方面入手,提升廣大農民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水平,切實提高生產質量和經濟效益。全旗計劃種植高效特色作物10萬畝,其中,葵花8萬畝、中草藥材1萬畝、馬鈴薯1萬畝,食用菌栽培50萬棒。

  保生態加強草原建設與保護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打破落后的傳統畜牧業生產經營模式,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該旗大膽探索,從保護草原生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牧民群眾穩步增收的角度出發,主動更新飼養觀念,牢固樹立“為養畜而種草觀念”,不斷擴大優質牧草的種植面積,加快飼草料體系建設,每年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農牧民種植優質牧草和青貯玉米。借助退牧還草項目的實施,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機制,進一步加強草原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在嚴格實行移民封育、禁牧休牧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的基礎上,加快飼草料地和“三化”草場治理等生態草業建設。年內建設優質牧草基地30萬畝,其中以紫花苜蓿為主的多年生牧草20萬畝、補播改良草場10萬畝;種植青貯100萬畝,調制“三化兩貯”飼料35.5億公斤。同時強化宣傳、教育和預防工作,對亂開、亂占、亂采等破壞草原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切實保護好草原建設成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保護“多贏”。

  育主體發展壯大龍頭企業

  依托304線沿路經濟帶交通便利的優勢,該旗圍繞主導優勢產業,加快扶持一批拉動能力大、輻射范圍廣、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進一步鞏固完善現有的蒙草抗旱“產業聯盟”、牧源“草畜一體化”等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模式。重點抓好邦杰10萬頭肉牛及20萬只肉羊屠宰生產線、2萬頭育肥牛舍及配套設施建設,指導種植紫花苜蓿4000畝、青貯2000畝。全力促進旭通公司1萬頭育肥牛標準化基地建設,種植紫花苜蓿3.1萬畝。繼續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的農牧戶,大力推廣“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現代家庭農牧場經營模式,實現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打造生態家庭農牧場500處,其中結合北部牧區生態草業示范區建設,重點扶持“水、草、林、機、料、舍”六個一配套的高標準生態家庭牧場100處。同時,積極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依托304線沿路經濟帶農牧業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優勢,以東薩拉瑪拉沁艾力養殖專業合作社為典型,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鼓勵引導沿路經濟帶周邊村屯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年內計劃新增各類合作社30個,其中種植專業合作社5個、養殖專業合作社2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5個。全面實施綠色、有機、特色名牌戰略。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確定的“建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的定位,鼓勵經濟合作組織以綠色、有機為主攻方向,結合本地優勢產業,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扎實推進標準化示范建設,創建一批綠色、有機、特色的農畜產品品牌,不斷提升農畜產品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重點發展冷鮮分割、熟肉制品、調理肉制品、雜糧雜豆深加工等項目,傾力打造“扎魯特放心牛羊肉”和扎魯特雜糧雜豆品牌,使該旗農畜產品真正成為具有地域特色的拳頭產品。

  強科技創新科技服務體系

  該旗把農牧業科技創新、科技服務體系改革作為工作重點,借助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的實施,根據農牧業生產實際需要,遴選行業技術專家,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和科技下鄉活動,加快培養“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牧民,帶動農牧民加快科技推廣應用,為農牧民搭建致富服務平臺。建設玉米種植、肉牛養殖、飼草料種植等科技示范基地8個,遴選行業技術專家100名,組建農牧民田間學校5所。同時,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圍繞節水高產高效農業、特色養殖業和糧食生產,引進和推廣適合該旗農牧業發展的新品種。根據氣候及地域特點,開展新品種推廣和對比實驗,在魯北鎮小黑山村建設玉米新品種展示示范田50畝,參試品種26個,其中對照品種2個。加強牲畜良種繁育和推廣體系建設,提高個體質量和效益,堅定不移地推廣黃牛冷配、小畜人工授精技術,在北部牧區巴雅爾圖胡碩鎮新建1處集培訓、服務于一體的牧區現代化畜種改良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北部牧區黃牛改良工作。為實現黃牛冷配全覆蓋,計劃在全旗范圍內布設冷配站點700個,完成黃牛冷配18萬頭,母牛繁殖成活率提升至80%以上。在羊改良方面,加大優秀種公羊的培育力度,進一步完善現有的2個絨山羊和4個肉羊種羊場,新建4個肉羊種羊場,滿足全旗羊改良需求,完成羊人工授精40萬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