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嫩的黃瓜、細長的辣椒、粉紅的西紅柿……居民“菜籃子”中不少蔬菜品種可能來自于我省設施蔬菜種植。來自陜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把設施蔬菜基地建設和設施蔬菜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抓手,蔬菜設施數量和面積不斷增加,其中,西紅柿的產量占比最大,其次是黃瓜、辣椒等。
黃瓜西紅柿辣椒茄子“挑大梁”
隨著近年來蔬菜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建設重心逐步向提升設施更新換代標準化水平過渡。據統計,全省已建成蔬菜設施130.16萬個,同比下降0.9%。去年全省共有設施蔬菜生產企業138家,設施蔬菜生產平穩增長,種植品種相對單一,2014年,全省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63.57萬畝,增長1.5%,設施蔬菜產量614.21萬噸,增長3.1%,占全省蔬菜總產量35.6%。監測數據顯示,陜西設施蔬菜種植主要以黃瓜、西紅柿、辣椒、茄子等品種為主,占全部設施蔬菜產量七成以上,其中黃瓜產量占19.1%,西紅柿占21.8%,辣椒占15.7%,茄子、西葫蘆、芹菜占比相對較小。
設施蔬菜對菜農增收明顯,據監測農戶資料顯示,溫室、大棚設施蔬菜合計設施數量1.25萬個,面積1.41萬畝。對設施內作物直接生產投入總計7943萬元,畝均投入5633元,設施蔬菜銷售收入合計28341萬元,畝均收入20100元,畝均凈收入14467元。
多途徑推動設施蔬菜轉型升級
對此,陜西省統計局建議,各級政府要統籌考慮全省在設施蔬菜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運用行政推動、市場拉動、企業帶動、農戶主動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推動我省設施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進一步整合設施產業扶持資金,以大規模龍頭企業為突破口,重點扶持種植、培訓、培育“三位一體”的基地,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充分發揮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基地為平臺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同時加快新品種的培育和推廣,為設施蔬菜發展注入活力。圍繞集中連片區域建立高效物流基地,培育市場流通體系。進一步加強流通體系建設,保證設施蔬菜順利銷售,保護農戶利益。特別是在集中連片區域,要建立高效的集蔬菜倉儲、交易、物流為一體的綜合市場,為設施蔬菜銷售提供保障。同時,圍繞交易平臺建設,逐步建立蔬菜市場準入制度,實現大宗農產品產銷對接,培育一批地方名、特、優、新農產品。建立健全質量監督體系,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切實保證蔬菜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