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水草豐美,牛羊成群,萬畝油菜花泛著金黃,青翠的小麥延伸到天邊。近日,記者深入祖國東北邊陲的海拉爾農墾,探究“大糧倉”發展現代農牧業,確保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新思路。
可持續大農業確保糧食安全
在特泥河農場,剛出鍋的饅頭麥香四溢、口感筋道,奧秘在于面粉來自用有機肥種植的優質小麥。
記者在農場的有機肥廠了解到,以牛糞為原料,采取生物菌培育合成技術,經過發酵、翻拌,殺菌、殺蟲、除臭,該廠每年可生產有機肥1萬噸,用于種植小麥和改良土壤等。
發展有機肥生產是海拉爾農墾發展可持續農業的縮影。面對人增地減水缺的現狀,“如何種地”是糧食產區面臨的大問題。在海拉爾農墾,通過采用保護性耕作方式、節水灌溉、農機耕種和植保等措施,現代農業穩步推進。
2013年,墾區糧油總產18億斤,人均生產糧油15萬斤,位居全國領先水平;機械化率達99%,種植業科技貢獻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約22個百分點。
“呼倫貝爾市87%是森林、草原、濕地,工業污染少,畝均化肥用量低,有生產綠色食品的極佳環境。”海拉爾農墾集團公司總經理胡家才說,優質小麥、優質雙低油菜籽等八個農畜產品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名牌產品稱號。
除了“如何種地”,“誰來種地”也是挑戰。特泥河農場場長張紹勛說,機械耕種可大大減少人工,目前農場人均管理300畝地,今后還有提升空間。同時,機械種田人均年收入3萬多元,也在吸引年輕人回歸,成為后備力量。
現代化養殖方式提升質量安全
在上庫力農場現代化擠奶廳,記者看到,30頭??梢酝瑫r擠奶,3名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為奶牛乳頭消毒,套上吸奶器,取樣留樣。
“機器上裝有識別系統,哪頭牛得了乳腺炎、打過抗生素,能自動識別并禁擠,每頭牛擠的奶都是可追溯的。”農場0309奶站站長唐立軍說:“這種方式更省人工,通過訂單生產,每斤牛奶價格比散奶高5毛錢,有利于奶農增收。吸奶器頻率和小牛吸奶頻率一樣,奶牛更舒服。”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肉蛋奶的需求持續增加,對質量安全提出新要求。海拉爾農墾大力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新建兩座高標準現代化奶牛場;推廣三河牛改良;大鵝、肉雞養殖快速發展。2013年,墾區牛奶總產35萬噸,肉類總產1.67萬噸。
此外,海拉爾農墾還著力加強生態和民生建設。推進優質牧草種植,緩解天然草原嚴重超載的壓力。推動奶牛進場飼養、養殖生產區和職工生活區分離,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
發揮“國家隊”作用 增強農業戰略產業掌控力
海拉爾農墾是近年來我國農墾快速發展的縮影。當前,農墾用占全國4.5%的耕地面積,生產出超過全國7%的商品糧,糧食畝產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20多公斤;打造了國內覆蓋面最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農墾經濟連續10年實現12%以上的增長,3大墾區集團年營業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在農業“走出去”中發揮著引領作用……
“在“非典”、汶川地震等應急時刻,農墾第一時間完成國家指令,發揮了抓得住、調得動、能應急的“國家隊”作用。”農業部農墾局局長王守聰說。
記者在特泥河、三河、拉布大林、謝爾塔拉、上庫力等農場采訪時,一些基層干部也反映,墾區發展還存在生產經營管理相對粗放,防災減災能力不強,與地方關系有待理順,農墾辦社會的職能有待剝離,開拓市場能力有待增強等瓶頸。
王守聰指出,農墾要著力解決好這些問題。未來5至10年,要著力提升農墾“大糧倉”,打造“國際大糧商”,發揮農墾國有經濟的引領作用,增強國家對農業戰略產業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