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一大早,吳秀英載著滿滿一三輪車的康乃馨到昆明斗南“花花世界”售賣,不到兩小時就被市民和游客搶光。吳奶奶說,這都得益于斗南花市的轉型。
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于2011年動工建設,占地286畝。2015年初,一期項目“花花世界”正式投入運營。3月,鮮花交易中心由老場館轉場至此。
記者看到,如今的花卉交易中心寬敞明亮,人頭攢動,花卉零售如火如荼。“這里不僅有鮮花,還有與花卉相關的芳香全產業鏈,斗南花卉產業集團媒介活動專員黃鵬介紹,花卉產業園將以花卉產業為核心,集文化創意、國際品牌香水香薰、軟裝飾、花卉主題特色酒店等經營業態為一體。
看著眼前的繁榮景象,很難想象斗南曾經只是一個鄉街子。
“以前都是小打小鬧,種了挑去街邊擺。”吳秀英是斗南的老花商,她見證了滇池東岸的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從一支劍蘭到“亞洲花都”的蝶變歷程。
從吳秀英口中得知,斗南花卉的輝煌緣起于一支普通的劍蘭。
1983年,斗南人化忠義從廣州帶回一些劍蘭種苗種下。劍蘭收獲時,化忠義把它們隨蔬菜一起挑到斗南菜市場出售。在那個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年代,追趕時尚的昆明人已經表現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劍蘭賣出去的速度比蔬菜快得多。看到化忠義嘗到甜頭,斗南的農民開始陸續在自家田間地頭種起了花卉。
吳奶奶說,當時斗南的花農們挑著花走20多公里路到主城去賣。
1999年,幾個有志的花商成立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場,整合花卉交易資源,帶領花農規范交易。隨著技術、交通、運輸條件等的不斷發展,斗南花卉交易市場日新月異,最終成為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每年就有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游客、市民來賞花購花。
如今的斗南已成為國際性的花卉交易市場和花卉集散地,聚集著亞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花商,在全國80多個大中城市中占據70%的市場份額,花卉出口46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8年鮮切花交易量、交易額、現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額居全國第一。
“今天一支花還在花田佇立,明天芬芳就會席卷全國甚至亞太,從賓館的總統套房,到街巷市民的窗臺茶幾,都有來自斗南的花。”黃鵬說,新的國際花卉產業園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將有近百個經營業態全天候運營,成為真正集萬商、匯百態的“國際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