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老婆對不起 我就是要創業

   日期:2015-04-0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1    評論:0    

  2015年2月,記者跟隨李士光來到他的老家,一進村,村民就向記者講起了李士光自掏腰包為村里修路的好事。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沫口村徐勤生村民:這路原來我們下雨都出不去,原來我們騎腳踏車,都扛著腳踏車出去,這路都是他給我們修的,哪個都講士光好,士光好,他把路弄好了,哪個不講他好呢。

  村民告訴記者,李士光不光心眼好,而且非常能干。只用了四年時間,就發展了700多畝的糧食種植基地,21個蔬菜大棚,同時還養起了湖羊,李士光也因此成為安徽省阜陽市的致富帶頭人。

  然而,風光的背后,李士光也遭了不少罪,很多人都聽說過他和妻子曾經因為創業經常爭吵。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沫口村吳守財村民:就是為了干這個事業。他家屬就有點反感,就跟他吵嘴,意思就是不讓你干你非要干。

  李士光的弟弟李士學:一開始他搞這個大棚,我嫂子不叫他搞,我嫂子跟他吵,一吵架也氣,也哭。

  這天上午九點多鐘,記者跟著李士光回家想要采訪他的妻子,卻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回來了?

  李士光剛一進門,妻子呂東芳招呼也不打轉身進了廚房,尷尬的李士光只好逗起了狗。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走,下去撒尿。

  沒幾分鐘,妻子就帶著狗出了門。李士光告訴記者,像這樣的狀況已經算好的了。

  李士光:現在能說兩句話。

  記者:好多了。

  李士光:對,好多了,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天,記者再次跟隨李士光來到家里,盡管他已經提前告訴妻子要回來,可是家里并沒有她的身影。

  李士光:壞了,手機在家。

  人不在,電話落在家里,李士光清楚,妻子就是在故意躲避自己,這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呢?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發現,李士光的很多家人曾經都對他意見很大。

  這位是李士光的岳父呂懷寶,別看現在兩個人能坐在一起,可兩年前不光岳父動手打過李士光,兒子也不想理他。

  李士光的岳父呂懷寶:我的手到現在還疼呢,酸溜溜的,打他打的。

  李士光的兒子李龍:你已經把家庭禍害成這個樣子說不好聽一點,你所有的東西我不管你,你干得好干得差也好,反正債我幫你還,其它東西我不想過多的和你有任何牽連。

  四十多歲的人還要挨老丈人的揍,甚至被兒子說成是禍害,李士光到底做了什么呢?幾經溝通,妻子呂東芳終于愿意接受我們的采訪。

  記者:他說,回家之后您不理他,為什么不愿意理他?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沉默)。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我就氣我自己。

  記者:為啥氣你自己?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沉默)。

  幾次采訪都因為妻子的沉默哽咽而中斷。李士光,這個村民眼中的大好人,大老板,為什么會讓家人又傷心又憤怒?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李士光18歲就離開家鄉到上海崇明島打工,后來自己創業,種過蔬菜、開過磚窯場,打拼二十多年積攢了四百多萬元。2008年,李士光作為招商引資的對象,回到了老家楊湖鎮。然而,剛一進村,他就發現,家鄉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房子又破又舊,這讓李士光感到很難受。

  李士光:20年都在外面,在家里看到這個環境,自己太難受了,就想在外頭拼搏一點,干的好了來家做一點貢獻吧。

  李士光迫切地想為家鄉做一點貢獻,他不僅為村里修了路,還萌生了一個念頭,要找一個好項目,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然而,這次回鄉卻成了李士光命運的轉折點,事業和家庭的雙重災難正向他靠近。

  2010年,李士光投資200多萬元建起了14個蔬菜大棚,他要種植反季節蔬菜。李士光通過考察了解到,一到冬天,當地市場上的蔬菜大都是從外地運過來的,本地很少能見到冬暖大棚。以前就種過蔬菜的李士光認為,自己懂技術,銷路也不成問題,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商機。

  李士光:考察了大概有一個星期吧,像這個棚我建的時候,在我們這邊,唯有一家,反季節菜,因為我們這個市場沒有,都是從山東運過來的。

  果然,到了11月,李士光的蔬菜剛一上市,附近的經銷商就找上門來,生意好得超乎李士光的想象。

  李士光:跟我們這兒銷路是你種再多的菜都不夠賣的,一天就是講平平淡淡的銷售額在1萬,最高的我一天可以賣1萬8000元錢吧,那心里太舒服了,太高興了。

  那時候,因為要去送貨,李士光通常要到很晚才能回家,但一進門,他就會給妻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李士光:每次開門的時候,我們都擁抱一下子,那時感到是最幸運。

  記者:他回來你真的是上前去擁抱他一下嗎?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沉默,哭)。

  甜蜜的回憶為什么一說起來又惹來了眼淚呢?

  2011年7月16日,一個讓李士光一生難忘的傷心日子。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從上午一直下到了深夜,大棚里很快積起了雨水,大片大片原本長勢正旺的蔬菜一夜之間全部被淹沒。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自己投資了兩三百萬進去,淹了就是什么都沒了。

  李士光:當時我哭了,真的哭。你像這個西蘭花上面都是水。看不到。

  記者:這全都淹沒了?

  主人公:全都淹沒了,水到這個,這個水的印子,到這個位置上。

  記者:到這個位置上?

  主人公:對。

  記者:那當時是因為咱們把這個土都堆到做這個墻用了嗎?

  主人公:對。

  李士光在建造大棚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地勢問題,為了建造保溫墻,他就把地里的土挖了出來。一時的疏忽讓李士光飽嘗苦果。投資大棚的錢,是夫妻倆共同打拼二十多年積攢下來的,一夜之間光看得見的損失就多達80多萬。妻子呂東芳非常傷心,她一邊安慰李士光,一邊勸他不要再干了。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我就想不要干了。反正淹就淹了,反正沒就沒了,從頭開始再干別的東西吧,不要干這個了。

  李士光:因為這個地勢洼,一下雨就淹了,是這樣的造成的,并不是我自己沒有本事種不出來什么什么,不是這樣的。畢竟我投資了幾百萬,我如果要是不干的話,什么都沒有了,我要是干的話,只能干,不能退。

  妻子勸李士光放棄,但李士光認為種菜很有商機,他要堅持下去。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李士光不再告訴妻子關于基地的任何事情,他想要一個人承受,結果卻讓他和妻子之間的誤會越來越深,倆人開始頻繁爭吵。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我們在電話里也吵架,每次在電話里也吵架,你要是問他什么,他也煩,你問問什么,關你什么事他就這樣說。

  李士光:她唯有的一個目的就是叫我放棄,我唯一的目的就是前進。

  夫妻倆僵持不下,為了避免爭吵,李士光一氣之下住到了基地,每天都埋頭干活。大雨過后,李士光扒掉了所有的大棚,重新墊高了地勢,又建起了新的大棚。這下,李士光手頭已經快沒錢了,一個念頭開始在他心里滋生。然而,這個念頭卻把他和妻子的關系推向了破碎的邊緣,妻子甚至提出了離婚。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就想離婚了,讓他自己隨便干什么去,不管他,反正自己也不生氣。我委屈,我自己難受只有我自己知道。他不會知道,他也不會理解的。

  那么,李士光到底做了什么呢?

  2012年8月的一天,李士光突然回家了,開口就讓妻子拿出100萬,而這筆錢是妻子存起來準備以后給三個孩子結婚用的錢,也是夫妻倆一起打拼多年僅剩的一筆錢。想想過去的心酸,呂東芳感到很委屈。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二十多年了,在外面打拼。我給人家送米,賣雜糧,扛到樓上面。人家說,你老公怎么舍得讓你送啊,所以以前那么苦,賺一點錢很辛苦,把錢都貼在上面心里很難受的。

  李士光的兒子李龍:我媽考慮更多的是我們三個,就我和我弟兩個人你說沒有房子,你說兩個人結婚好幾十萬,我妹妹再嫁出去等等一些東西,這錢從哪里來,我媽考慮的是這一點。

  李士光:我也為了這個家,她不理解我,她是短暫的,我是長久的。

  李士光堅持認為自己的判斷沒有錯,他已經顧不得妻子和兒子的感受,拿走了家里僅剩的100萬元。有一天,聽說了這件事的岳父呂懷寶風風火火從上海趕了過來,讓李士光把錢拿出來,不要再干了,可李士光卻說什么都不肯,岳父氣得動起了手!

  李士光的岳父呂懷寶:不叫他干,他非要干,我的手到現在還疼呢,酸溜溜的,打他打的,他不聽我的。

  記者:你打他有多狠?

  李士光的岳父呂懷寶:打的挺狠,有一次吃飯把牙都打壞了,我氣。沒辦法,是沒辦法,你講還講不過他。

  可即便是被岳父揍了一頓,李士光還是不肯放棄,這下,他和家人的關系降到了冰點。然而,更糟糕的事情很快又發生了。

  2013年的一天,妻子突然從別人口中得知了一個讓她震驚又憤怒的消息,李士光居然瞞著她又養起了羊。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知道也生氣,他什么事情都瞞著我,他說不需要你擔心,不要你管,不管干什么,不管怎樣,他就這樣說,不關你的事。

  李士光的兒子李龍:完全不跟我們商量,他做的任何一項重大決定,基本上我們都沒參與過,包括我母親,都是之后才了解的。

  原來,李士光為了提高蔬菜的品質,做出品牌,決定不用化肥,而是用動物糞便做有機肥,然而每年的成本將近20萬元,這讓李士光萌生了自己養殖的想法,考察之后,他跟別人合伙一起養起了湖羊,用羊糞種菜,李士光說這樣種出來的西蘭菜,連莖都很好吃。

  李士光:你看像這個根,比花菜還好吃。

  記者:這個能生吃嗎?

  李士光:能生吃,這美容的。

  記者:這個就是西蘭花的莖?

  李士光:對。

  記者:能生吃?好甜呀!

  李士光:甜吧,因為這里面不含藥。你看我喂那個羊,全都是有機肥。

  記者:拿羊糞施肥的?

  李士光:對。

  要強的李士光一心想著把菜種好,把羊養好,早點把錢賺回來,早點讓妻子看到自己的成就。他開始沒日沒夜地干活,拼命的樣子讓很多人看著都有點心疼。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沫口村徐勤生村民:他天天彎腰在大棚里摘菜,多熱的都在大棚里干,他能吃苦,有時候我看他累得那么狠我都淌眼淚。

  李士光公司員工黃杰:我心疼他那是出于內心的,那這是必然的,人心都是肉長的,他是踏踏實實的人,踏踏實實地為他的事業在奔波。

  這是羊圈旁邊的一個小屋,距離縣城的家有30公里,然而因為和妻子冷戰,李士光有家不能回,只能一個人住在這兒。

  李士光:我自己在這邊也孤單,真的孤單,晚上的時候睡(不)著覺的時候,挺流淚的,真的。

  可是,承受著孤獨的李士光并不知道,守在家里的妻子也不好過,為了排解寂寞,她養了這條叫順順的狗。

  夫妻倆都很痛苦,可是誰也不愿意主動開口服軟。只要一開口倆人就會爭吵,連家里的狗都能成為導火索。

  李士光的妻子呂東芳:他老是這樣說,狗的地位比他的高,你一天就是(只知道關心)你的狗。我回來你都不問我吃飯了么,你就給你的狗吃。

  李士光:我進屋去她出來,我在這邊睡不行,因為太窄了,不舒服,我上床,她到這邊睡。

  同一屋檐下,一個睡床,一個睡沙發,冷戰的氣氛越來越可怕。

  有一天晚上10點多鐘,疲憊的李士光送完菜回到了家,妻子還是一句話不說,扭頭進了房間關燈睡覺。壓抑了太久的李士光沖進廚房,拿起一個碗摔到了地上。

  李士光:感覺到一點點意思都沒有。有一個人還愛理不理我,哪怕摔了一個碗,等于自己感覺到好受一點點。我摔了大概有好幾十個碗,我家里買那一套碗,基本上隔幾天想起來就摔一回,隔幾天摔一個。

  記者:家里的盤子都是塑料的?

  妻子:塑料的,不銹鋼的。

  記者:誰換的?

  妻子:我換的。

  記者:怎么換這個?

  妻子:那個摔不爛。

  李士光想要引起妻子的注意,想要發泄內心的痛苦,除了摔碗,他找不到別的辦法。沒有人可以傾訴,他就和湖羊待在一起。然而不久之后,災難再次降臨,湖羊出現了死亡!

  舅舅:養羊更慘了,養羊那時候,每天開個門那撈出來就是幾個,每天開個門就撈出來幾個,一期死了有將近400頭,那死得沒辦法,天天都擦眼淚。

  李士光:我干了將近大半輩子,我死心塌地地干,我講這可能是老天爺對我的折磨,太悶了,有時候睡在被窩里哭一場,那個心里就是好受一點,我一個人能知道,家里不知道他更好受一點。

  這時,合伙人提出,不想干了,李士光把本錢還給了對方,一個人扛下了所有的損失,這一切他都沒有向家里人提及。然而,李士光并不知道,其實妻子一直都在悄悄地關注著他。

  妻子:每天回來就坐在那里,晚上一包煙就抽掉了,有時候晚上兩三點鐘都不睡,就坐在那里。

  記者:您都知道?

  妻子:……(哭,沉默)。

  為了早點解決湖羊的死亡問題,李士光一直都在場里忙碌,沒有回家。雖然災難一再降臨,但李士光始終都在堅持,家人也開始慢慢理解他。以前從來沒來過羊場的妻子和兒子,偶爾也會過來幫幫忙,彼此之間話雖然不多,但心里都感到很溫暖。

  妻子:總歸是一家人,不讓他干也是心疼他。沒有一天閑著的,別人沒有像他這么累的。

  兒子:站在父親的角度上,感覺慢慢能夠去體諒,能夠理解,父親想讓家人生活的更好一點,生活條件更好。

  岳父:他在哪兒栽倒哪兒爬起來的,他想爬起來,他想好的,他心好,我都講心里話,我不講空話,就是不喜歡,講他也好,罵我也好,那你心里還是得支持孩子,打不散的。

  不久,更讓李士光驚喜的是,在上海打工的弟弟居然帶著弟媳婦回到了老家,并帶回了全部積蓄,要支持李士光創業,報答哥哥曾經的恩情。

  弟弟:那時候結婚的時候,我沒有錢的時候,他都幫我忙,幫我娶妻,都是他給的,弟兄們不就是這樣嗎,他幫我,我幫他。

  弟媳婦:他就講每次他都勸我,只有今生,沒有來世的弟兄。你出于良知,就是人要講良心,要講良知,不講良知,這個人就沒有做人的味道了。

  家庭的溫暖讓李士光重新振作起來。他請來了專家,解決了湖羊死亡的問題,又買回一批新的湖羊,一出欄就吸引了很多經銷商。

  記者:你不自己挑啊?你讓他挑啊?

  揚州市經銷商李士軍:我叫他挑。

  李士光:我哪一個挑得都比他挑得好。好,就把這個逮給他吧。

  2014年,李士光還建起了可以活動的大棚,半年養羊,半年種菜。

  李士光:架子是活的,上面放上羊,羊、糞、水、屎、尿全部在底下。等到4月份的時候,羊出欄,底下用拖拉機耕。

  現在,李士光的蔬菜、湖羊兩個項目都開始盈利,有40戶村民已經開始跟著他養殖湖羊,有人甚至不拿工資也要跟著他干。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沫口村吳守財村民:老板跟這兒,我這都是實話實說,事實情況就是這樣的,從來沒提過工資。我支持你,等你事業干好之后,我想入股,他干事業的信心比較大。

  兒子:我想真正能夠畢業之后去外面學習一下,有能力再來廠里幫他一下。

  回鄉六年,李士光一心撲在了事業上,現在他希望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