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縣青林鄉二寨村是全縣最為貧困落后的村寨,也是市委書記李再勇的扶貧聯系點。在各項惠農政策的扶持下,二寨村的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市委辦還選派了同步小康駐村干部到村里開展工作,幫助村民轉變觀念,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連日來,在水城縣青林鄉青林村路邊,駐村干部楊超和青林鄉組織委員、二寨村包村干部謝夢杰,忙著把剛從地里采摘的車前草苗搬運上車,他們已經連續當了幾天“搬運工”。
抬運、裝車,駐村干部干活就像村民一樣肯吃苦。為了抓緊時間栽種車前草,駐村干部和雇傭的村民每天一早就忙著拔苗、背運、大塊移栽,中午就在地里吃盒飯,直到下午6點才收工。
二寨村的車前草種植基地在四組塘邊,看到運送苗的車來了,村民們背著花簍爭先恐后奔跑過來,把花簍塞得滿滿當當。今年二寨村栽種的135畝車前草由村委會領辦的惠苗彝農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實施,雇傭當地50多位村民栽種,按照栽種面積進行績效分付報酬,極大地提高了村民們干活的積極性。放眼望去,村民們分布在幾個地塊,有的忙著栽插、有的忙著培土、還有的忙著犁田耕地,呈現出一片大干快上的勞動場景。“我們一天的工錢是80塊,算下來,能掙不少呢!”正在栽苗的村民祝一妹說。
二寨村有9個村民組644戶2664人,貧困人口287戶1256人,貧困面達51.83%,少數民族約占97.3%。村民們文化程度較低,以種植玉米、馬鈴薯等傳統作物為主。2014年,村里組織四組村民試種了130畝中藥材燈盞花,因為天氣干燥,加上技術管理不到位,試種的苗沒有成活,今年沒有村民再敢種中藥材。村干部和駐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們商量籌集了3萬多元資金,以每畝300元流轉村民土地135畝,繼續栽種中藥材。
村支書張國紅說:“我們今年總結了去年失敗的經驗教訓,繼續種中藥材,成功后帶動更多老百姓參與種植。”
看到流轉土地收益高,四組村民把土地都流轉給了合作社。村民陳永賢家的5.1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后,得到流轉費1530元。他說,自己在合作社里打工,準備學點技術試著種點中藥材。
張國紅說,這次中藥材種植成功后,40%的收益將用于村干部投入分成,60%的收益是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今后,我們將采取公司+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村委會從中提取1%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積累。”
目前,二寨村還種植了核桃2386畝,紅花200畝、連翹6000株、梔子6000株;養羊戶60家,有黑山羊1000只,養牛戶150家,種養合作社3個。
在駐村干部的幫扶下,二寨村已全部通水電,還完成了17.6公里的通組公路,建立移動基站2個,信號覆蓋了90%。同時,農網改造后,農戶通電率達100%。
“我們要繼續幫助村里發展產業,擴大養羊、養牛、養鵝規模,已經上報了一個林下養雞項目,正在協調資金,一定要把這個項目落實好,讓更多村民受益。”楊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