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開遠市一直把糧食安全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認真落實糧食行政首長負責制,在統籌城鄉發展中,以“穩糧、擴經、提質、增效”為原則,抓緊糧食工作不放松,實現了糧食安全有保障,農民種糧能增收。2014年,開遠市糧食總產達12.6萬噸,實現11年連續增產;農業總產值達27.1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32.7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150元。
落實惠農政策
為保證糧食生產穩定,開遠市對“三農”的投入逐年增加,財政加大扶持糧食生產發展投入,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資金的保障力度,及時足額發放種糧農民補貼資金。2014年,市政府通過“一折通”全額兌付種糧農民補貼資金2909.7萬元,惠及農戶4萬戶17萬人。
穩定種糧面積
近年來,開遠市糧食種植面積保持在35萬畝,產量逐年增長。2014年,全市申報和組織實施中低改和土地整理項目8個,整治土地3.1萬畝,有效提高了耕地質量。同時,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強化土地巡查執法監管,嚴防死守耕地紅線,全年共開展動態巡查117次,發現并制止土地違法行為98宗,立案查處5宗。
發展糧食產業
開遠市在發展高原特色農業過程中,著力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涌現出臥龍米業、群力合作社等一批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經營主體。云南紅河臥龍米業有限責任公司集優質稻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市場的模式運營,帶動周邊3000余戶農戶集中連片規?;N植優質稻1.8萬畝,2012年被認定為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群力優質稻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七個一”的生產方式,得到了村民社員的一致認同。目前,全市在冊糧食經營戶達33戶。
拓展產業空間
大莊—羊街片區完成了2.5萬畝無公害優質稻種植產地認證,全市優質稻種植規模擴大到6萬畝,實現農民增收3000萬元。政府積極搭建平臺,推動院企合作,促成臥龍米業與省農科院、糧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了無公害糧食生產和加工技術,該公司新建投產一條提升加工和包裝工藝的精米生產線。
打造優質品牌
圍繞紅河州打造“紅米”品牌戰略,依托糧食生產龍頭企業,著力打造“滇燕”、“臥龍”等優質米品牌。建立電商平臺,推動糧食加工企業“觸電”。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淘寶、天貓開展銷售業務,通過生產監控、條碼識別和網絡查詢,實現農產品質量全程控制管理,建立從“田間地頭”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溯源體系。2014年,臥龍谷香軟米“云恢290”被授予“云南六大名米”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