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張西禮,十幾年前,一場車禍讓他癱瘓在床,胸部以下沒有任何知覺,吃喝拉撒全在一張床上,沒有妻子張云,張西禮連衣服也穿不上,更下不了這張床。
妻子張云一直是張西禮的雙腿。然而就是這個連衣食起居都需要被照顧的人,一旦出了門卻是一位運籌帷幄的老板。
道路兩側近400畝的藕塘都是張西禮的地盤,工人正在采收蓮藕。為了能從張西禮手中買點蓮藕,有人已經等了好幾天。
記者王麗紅:你來多長時間了?
蓮藕經銷商王學濤:今天第三天。
記者王麗紅:怎么第三天才弄走???
蓮藕經銷商王學濤:他這兒生意太好了。
他叫張西禮,十幾年前,一場車禍讓他癱瘓在床,胸部以下沒有任何知覺,吃喝拉撒全在一張床上,沒有妻子張云,張西禮連衣服也穿不上,更下不了這張床。
妻子張云一直是張西禮的雙腿。然而就是這個連衣食起居都需要被照顧的人,一旦出了門卻是一位運籌帷幄的老板。
道路兩側近400畝的藕塘都是張西禮的地盤,工人正在采收蓮藕。為了能從張西禮手中買點蓮藕,有人已經等了好幾天。
記者王麗紅:你來多長時間了?
蓮藕經銷商王學濤:今天第三天。
記者王麗紅:怎么第三天才弄走???
蓮藕經銷商王學濤:他這兒生意太好了。
不僅挖出來的藕遠遠不夠賣,張西禮做生意的本領也遠不止這些。附近的村民都知道,癱瘓之后的張西禮坐著輪椅做過五六種生意,從來都是穩賺不賠。
村民滑培才:以前殺過豬,搞過預制場,方圓左右這一片的人都認識他。
村民徐建:他這個是就是人殘志不殘,土話就是硬朗,你像他搞這個藕,你看他搞得大得很。
張西禮:我現在家里你沒去看,光我的房子一排蓋幾十間都是街道,我賣了都是錢,我現在不缺這個,我現在沒有必要去賣固定資產,我能掙,能花,那固定資產都給我兒子,給孫子留著呢,都是錢。
記者:我看看
采訪時,張云給記者拿出了一條金項鏈,說是張西禮送給她的禮物。
記者王麗紅:你當時跟他說什么了嗎?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我說下回再給我買個金鐲子
記者王麗紅:你不是怕花錢嗎?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我這會不怕花錢了,以前沒有錢,現在有錢了。
張西禮:太小了,買大的再戴。
記者王麗紅:你還覺得這太便宜了?
張西禮:買的時候就說給她買粗的,她不要。
張西禮說給老婆花錢他從來不心疼,因為沒有妻子他根本活不到現在。對于曾經的張西禮來說,他一度覺得活著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早點死,然而,死,對張西禮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張西禮:你像我這想死都死不掉,我前期想觸電,最后他們看我又這個念頭,帶電的東西都給你放一邊,你啥也摸不到,你死都死不成,你像我這動都動不了,基本全身70%沒有知覺。
想死卻沒有自殺的能力,這種刻骨的絕望恐怕只有張西禮自己能體會,也只有張西禮自己知道,他是如何從萬丈深淵之中一步步徒手攀爬,扭轉命運。
烙餅、炸油條、賣豬肉,頗有生意頭腦的張西禮20出頭就在老家的這個集鎮上做生意,干過十幾個行當。90年代開始跑運輸,是村里第一批買大哥大,買小轎車的人,還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青年時代的張西禮走路很快,喜歡四處闖蕩,廣交朋友,而且非常貪吃,這種叫做疙瘩條的小吃就是張西禮的最愛之一。
張西禮:阜陽的疙瘩條,河南有個地我跟你講有個泰康肘子,吃一個忘不掉,每天最起碼有兩個小時思考吃的問題,上午吃過了,考慮下午吃啥,擱哪兒吃,吃啥飯。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他那時候朋友多,不愛進家,一天到晚就擱外面吃。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張西禮的日子過得意又灑脫。災難,降臨得非常突然。1996年臘月的一天深夜,張西禮在跑運輸的途中遭遇車禍,導致高位截癱,一夜之間,大步流星,說走就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張西禮被困在一張床上,他感到痛苦,他變得暴躁。
張西禮:回來以后知道我的病以后,我天天就這樣著急地抓頭發,抓得上面都沒有頭發了。
近一年的治療花光了全部積蓄,一些村民看張西禮日子過得辛苦,自發捐了三千塊多塊錢,送到床頭的錢張西禮不僅說啥不要,還氣得直發抖。
張西禮:我看著這錢心酸得很,雖說是幾千塊錢不錯,我好的時候哪在乎這幾千塊錢?你問她,曾經我好的時候,她把錢哪個地方塞得都是,叫人家偷跑好幾次,都幾千元,你要如果說把錢放在這個地方我能氣死了,我能急死。
村民孟廣學:我說了,我說這跑了一圈才能給湊好的,你咋這樣?那也不行,結果這錢也沒要。
張西禮拒絕同情,他小心地掩蓋著藏在內心深處因為殘疾而帶來的自卑。然而,敏感的張西禮很快發現以前經常在一起聚會喝酒的很多哥兒們都沒了消息,沒有人來看他,也沒有電話,連年幼的兒子都察覺出了變化。
張西禮的兒子張鵬:以前我爸好好的時候,走在街上他們見到我媽都給我媽打招呼,之后我爸睡到床上以后,他們再見到我媽臉就朝一邊扭不理她,就這樣,然后我媽回來跟我爸說了一下,他倆都哭了。
張西禮:以前三天兩天一天到晚到我那去的,最后三個月五個月一年半年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他都不到我這來了,你說痛苦嗎?
人情冷暖像一把刀刺向了張西禮,不久后,一個帶給他溫暖,卻又離開的人斬斷了張西禮活下去的最后一絲希望。
照片中是張西禮的母親。癱瘓后的張西禮在母親眼中又成了需要被照顧的孩子,知道兒子貪吃,母親就變著花樣做飯,而早在張西禮走南闖北,很少回家的日子里,母親也總是習慣留一碗好吃的給兒子。
張西禮:我擱全國各地跑,我啥吃不著,她殺個雞或宰個魚都給我留著,我一天到晚都吃肉,但她還要留一碗吃的擱那兒給我吃,就是放壞了還要放著。
張西禮的兒子張帝:我奶奶當時七八十歲了,東西都舍不得吃都朝這兒拿,那是他兒子,最驕傲的一個兒子癱倒在了床上,對她打擊也很大,直到奶奶死那天,我爸還在說對不起他媽媽這些。
張西禮癱瘓的第二年,母親去世了。參加葬禮的人群中,人們看不到張西禮的身影,因為他哭暈在了床上。醒來后,張西禮再也看不到一直陪伴他,愛他的,媽媽。
張西禮:我每一天都在哭,每一夜都在哭,沒有一夜不哭的,沒有一天不哭的,重復能哭好多次。那時候只有眼淚,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媽媽,說實在的像你們年輕要珍惜,你不知道失去老人有多痛苦。
終生癱瘓和母親去世的雙重打擊讓張西禮徹底絕望了,他開始為自己準備一個自殺計劃。和現在不同,十幾年前還可以在藥店買到安眠藥,張西禮開始頻繁地讓兩個年幼的兒子給他買安眠藥。
張西禮的兒子張鵬:他給我們講就是睡不著覺,給他買安眠片,喝了睡覺,然后就隔幾天買一次,隔幾天買一次。
張西禮的兒子張帝:當時買的時候沒多想,當時年紀小,大人讓去買就去買了。
張西禮:我叫他給我買回來,我塞到床頭,塞到一邊,到現在他們都不知道,我不叫他們知道,我想慢慢攢夠丸數的時候,到那時候,我準備了酒,我喝一瓶酒,暈暈乎乎的就過去了
張西禮把買回來的安眠藥偷偷地藏在枕頭下面,準備攢夠數之后一口喝下去,然而,這個死亡計劃的發展很快超出了他的意料,結局也變得撲朔迷離。
有一天,張西禮自己推著輪椅怒氣沖沖地進了這家藥店,找到了這個叫劉蘭榮的人,上來就把人家罵了一頓,說劉蘭榮賣的是假藥。
張西禮:我喝了一丸,我先試試,一點效果都沒有。我問她,你給我包的啥安眠藥?喝了一丸不管用,兩丸還是不管用。
藥店經理劉蘭榮:恐怕他想不開,沒敢賣給他,騙他的。
記者:那個藥是干什么的?
藥店經理劉蘭榮:那個藥是健胃藥。
費了半天勁買的竟然是健胃藥,張西禮不死心,換家藥店接著買。然而不久后,讓他更惱火的事發生了,好不容易攢了60片的安眠藥突然不見了。
張西禮:我不知道叫誰發現了,不知道誰給翻出來了,找不著了,我問誰,誰都不說,他們也不說誰拿的。
張西禮納悶,究竟是誰拿走了安眠藥呢?
張西禮的兒子張鵬:就是我媽拿走的,就是她拿的,應該是她拿的。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可能是我兒子收起來的,我也沒見。我沒收,誰知道是誰收的,就是沒有了,也沒有找到,最后找不到了。
張西禮的兒子張帝:后來這個安眠藥怎么沒有了,我估計可能是我爸自己拿走了,他當時可能也想通了一點。
問誰誰都說沒拿,安眠藥的去向就這樣成了一個謎。這下,張西禮徹底沒轍了,妻子張云開始一天到晚守在他身邊,幾乎是寸步不離。
張西禮:白天黑夜就坐在那頭,一年不管是春夏秋冬她就守著我。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我一去干農活,小孩不上學就回家看著。
記者王麗紅:不看擔心什么呢?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擔心他別死了,死了俺就沒辦法了。
對于張云來說,只要張西禮還活著,這個家就還在。那時候,一家四口的口糧就靠張云種的幾畝地,妻子的辛苦付出讓張西禮覺得很心疼。
張西禮:我給她講了好幾次,不止講一次,你要是撐不下去的時候,你就走,你走了我不會找你。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他說我還年輕,你該走走吧,我回答他,我不走,我就跟你過,你攆我,我也不走,我說我有兩個孩子呢,把他們照顧大。
平淡的日子讓張西禮的內心慢慢平靜下來,為了眼前這個對他不離不棄的人,為了兩個孩子,張西禮決定重新創業。
張西禮:雖然我的身體不能陪她一生,下半生可能由她自己去過,我最起碼把她的后顧之憂給考慮好,對不起她的太多,我的生命就綁在她身上,我說別人沒吃過的讓你吃,別人沒穿過的讓你穿,我就這種想法,不是說最近幾年,我就一定要達到這一步。
2000年,還是在老家的這條街上,人們發現那個會做生意的張西禮重出江湖了。張西禮年輕的時候在這里賣過豬肉,知道賣豬肉成本不高,就借錢重新擺起了攤。老婆割肉,張西禮就坐在一邊,沒過多久,他的攤位就成了最受歡迎的豬肉攤!
村民徐建:那個時候,他的豬肉賣不完,人家的別想賣,非得他的賣完以后,人家才能賣。
記者李陽:他為什么做生意做得這么好?
村民徐建:他就是誠信。
張西禮:我總之一句話,我們做啥都要憑良心,不能短斤少兩,要給夠量,比如他割一斤肉,我甚至給他一斤一兩,我做生意做人是一樣的道理。
做過多年生意的張西禮非常清楚誠信的重要性。賣了兩年豬肉后,張西禮在這個房子里開了一個小面粉廠,不久又養起了蛋雞。十幾年間,張西禮用滾雪球的方式做了五六個項目,從來都是穩賺不賠,張西禮說,做生意,除了誠信,他還有一個通用的秘訣。
張西禮:這就是膽量的事,你愿意動腦筋,不愿意動腦筋的事。舉個例子,像我養雞,我考察了山東,我們這地方的雞蛋,連老母雞90%都是從山東和河南過來的,一斤得在兩毛錢到三毛錢運費,我就賺這個差價,每一天就能多賺幾百塊。
為了掌握行情,張西禮經常會讓兒子帶著他出門考察,因為血糖高需要隨身帶著胰島素,妻子不在身邊,張西禮開始學著自己照顧自己。然而,2011年3月,張西禮出門回來后,發現一向體貼的妻子變了,變得連句話都不肯跟他說。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我跟他生氣,幾天沒跟他說話,不給他做飯吃,他自己動不了,我不給他做飯,他吃不著飯。
張西禮:她反對得最狠,抵觸得最狠,大概不會低于三個月,我們兩個沒有說過一句話,平常你叫她,不理你,她就跟沒聽見一樣,她不理我。
張西禮到底做了什么讓妻子這么生氣呢?
2012年,除了養雞場,張西禮停掉了其它生意,投資60多萬種起了蓮藕。一心只想過安生日子的妻子覺得張西禮這么做實在是太折騰了。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我也不想干其它的,他就是光想著干大事,掙錢。
張西禮:我想證明自己,我有這個概念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雖然我殘疾了,但是正常人能做的我也能做,甚至比正常人做得還好。
張西禮對于自己很有信心。他通過電視了解到,蓮藕的種植技術相對簡單,兩三個人就可以管理五六百畝,采收期更是長達半年,是非常適合自己的項目。種植之前,張西禮曾經多次到這個批發市場考察蓮藕的貨源和價格,他發現阜陽當地的蓮藕大都是從湖北、湖南等地運過來的。果然,2012年10月,張西禮的蓮藕剛一采摘,就吸引了很多附近的經銷商。
經銷商張志青:車費省得也多,你像拉長途一斤運費增加2毛,現在五分錢就夠了。
張西禮:這藕我也喜歡吃,平時我生著吃的時候也多。
記者王麗紅:都抻出絲來了。
2015年,記者采訪時,正值春節前夕的銷售旺季。然而記者卻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基地里明明還有大片沒有采摘的藕,但張西禮卻好像不愿意賣,連訂貨的電話都不想接。
張西禮:不想接,接得太多了,每天都有幾十個電話,他就要藕,要5000斤,沒有5000斤,要1000斤,1000斤也沒有,就是不想采,這是主要的問題。
張西禮告訴記者,雖然年前蓮藕銷量大,價格也高,但他早就考察了解到,去年很多蓮藕基地大都減產,而且年前有絕大部分都已經采收,張西禮由此做出判斷,年后的價格還會上漲。
張西禮:我估計比春節前還要高,這是我的判斷不知道失誤不失誤。
就在節目播出前,張西禮在電話里告訴記者,春節后,蓮藕的價格果然比年前每斤漲了五毛錢,他的基地已經開始大規模采收。
現在,張西禮的身后又多了幾個小家伙。采訪時,記者為張西禮拍下來這張全家福,然而他卻一直惦記著要和妻子拍一組婚紗照。
張西禮:我再叫她穿上婚紗。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年輕的時候都沒有穿上婚紗。
張西禮:年輕沒穿才叫你穿,這一輩子,你不后悔嗎?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我不后悔,我也不穿。
張西禮:等到那一天,達不到你滿意,你說哪里地方還有意見,那我爭取,沒有意見了,我再做這個事。
記者王麗紅:阿姨跟我們說一下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
張西禮的妻子張云:他承包地太累人,啥活都是我自己干。
張云告訴記者,張西禮現在又開始折騰了,他不僅在藕塘里套養了泥鰍,而且正在流轉土地,要把規模擴大到3000多畝。至于為什么要繼續忙碌,只有張西禮知道這其中的意義。
張西禮:我不是說現在缺錢花,我也沒有經濟負擔,人就是活一口氣,要爭氣。我的煙癮都能斷掉,我可以不喝酒,可以不抽煙,不管做啥我都能做到我有志氣,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的人。
記者王麗紅:那你能做到不吃肉嗎?
張西禮:不吃肉有點困難,就是愛吃。
安徽省阜陽市委書記:在他們(這樣的創業者)身上無不體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心,堅持的理念,第二個體現了市場的意識和闖天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