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讓日光大棚進深山

   日期:2014-07-14     來源:營口日報    瀏覽:214    評論:0    
核心提示:七山二水一分田是位于大山深處的蓋州市什字街鎮牌坊村的真實寫照。近年來,由50多棟油桃、葡萄大棚組成的設施農業小區在這個小山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位于大山深處的蓋州市什字街鎮牌坊村的真實寫照。近年來,由50多棟油桃、葡萄大棚組成的設施農業小區在這個小山村悄然興起。從過去種植大田玉米每畝收入幾百元到現在發展高效農業每畝收入超萬元,牌坊村村民們打心眼里感激一個人,他就是牌坊村黨支部書記侯敏升。

    在牌坊村南頭,一排排溫室大棚在陽光照耀下閃著銀光,西側空地上,剛剛打好混凝土基礎的溫室大棚還沒來得及上鋼筋骨架,地里一棵棵葡萄秧苗長勢喜人。記者在這里見到了侯敏升,他正和村民侯恩勝忙著給葡萄秧苗打岔。看到記者來采訪侯書記,老實厚道的莊稼人侯恩勝抿嘴笑著說:“這幾年多虧了侯書記帶領大家扣大棚,現在家里有2個油桃大棚了,今年5月份每個棚賣了6300多斤,毛錢3萬多元,這不今年準備再上一個葡萄大棚。”

    牌坊村有400多戶村民,由于土地地力薄,過去一直以種植大田玉米、蘋果為主要支柱產業,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5千元。如何破解山區百姓增收乏力的局面?侯敏升因地制宜,把蓋州市歸州、九寨等南部設施農業大鎮的日光溫室大棚生產技術引進深山,帶領這些村民大棚里“刨金”。2010年以來,侯敏升組織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在村南頭流轉土地500多畝,在什字街鎮率先建起了32棟油桃大棚設施農業小區,當年就讓村民嘗到了增收的甜頭。“山區里氣溫低、過去沒人干過,俺們村的土地地力還低,當時給村民串地就用了3個多月時間,不少人心里不托底”。侯書記告訴記者,當時真擔心,尤其是到桃樹開花、掛果的時候,每天都去大棚里轉轉,直到果實掛滿枝頭時,這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今年50出頭的侯敏升曾在基層派出所工作15年,對農業可以說是門外漢。一次偶然的機會,侯敏升到歸州辦事處見朋友,當地設施農業富裕一方百姓的事實讓他欣喜若狂——上大棚不正是村民致富的金鑰匙嗎?為盡快掌握種植訣竅,他把歸州等地的果樹專家請來手把手為村民講解技術要領,一直堅持了兩年,通過精心管理,當年一個大棚收入達七、八千元,這讓村民看到了水果大棚的好處。今年,敢為人先的侯敏升又到葡萄大鎮陳屯取經,把在當地都少有的品種“郁金香”葡萄引進來,自己先試種一個棚,侯敏升說:“畢竟這里還是有風險的,我先把路子趟出來。老百姓都會看,效益好了不用你說,自然就跟著上了。”

    從過去沒事村民打點麻將到現在都把心思放在大棚上,牌坊村村民侯恩勝感慨地告訴記者,現在村里一伙打麻將的都沒有,他和愛人劉貴云吃完飯就往大棚里鉆,看著滿目春色的果樹就高興。

    設施農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資金是關鍵。侯敏升在規劃建設設施農業小區的同時,協調水利部門打了20口井,當地供電部門也全力配合為村民架電。此外,侯敏升跑當地農信社為建棚的每戶村民貸款2萬元。在他的帶領下,今年村里又新上了10棟水果大棚。去年,牌坊村這個設施農業小區就帶給果農70多萬元的真金白銀,是過去全村大田收入的總和,大棚戶均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