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蘭英,在西林縣也算是個“名人”,因為她是目前在任的該縣唯一建制村女黨支部書記。但是要成為名人,她靠的不是自己的位置和職務,而是她巾幗不讓須眉,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職責,寫就了一個黨員干部的樸素為民故事,讓鄉親們縈繞心頭。
近日 ,在西林縣古障鎮古障村里,巾幗支書王蘭英下正忙著管護果園里的果樹。“這段時間主要護理工作是保花保果,還有施肥,現在天氣太熱了,我們搞肥水灌溉。”說起沙糖桔管護,王蘭英顯然成了個“土專家”。
說起種植沙糖桔,古障村的群眾都對這個女支書都豎起了大拇指,既是感激,又是慚愧。感激的是跟著這個支書走出了致富路,慚愧的是剛開始的時候凈說風涼話。村民何炳元告訴記者:“剛開始讓我們種果的時候,我們很多村民都不相信種果會比種田好,非常反感。因為我們一直以來祖祖輩輩都是種糧食,認為種谷子才有飯吃,吃果是吃不飽的。”
當時,還有村民說王蘭英你種果成功的話,我用頭走路給你看。面對群眾的質疑,王蘭英沒有退縮。為了帶動群眾,王蘭英說服丈夫把自家的6畝水田地全部變成果園,帶頭種起了沙糖桔,并且還走家串戶動員鄉親們一起種沙糖桔。
王蘭英的丈夫陸照德說,“當時心里面一點底都沒有,因為種果方面沒有任何經驗,怕種植不成功,連飯都沒有吃。但我見她那么辛苦,我也想支持她的工作,為了讓村民們相信,我們家就帶頭種。因為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種,別人更加不會種。”
經不住王蘭英的多次動員,村民何炳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度,種了4畝沙糖。面對筆者的采訪,何炳元樂呵呵地說,“我這4畝沙糖桔,去年收入10萬元左右,現在四層樓的樓房也起好了,生活也越來越好,當時種植沙糖桔是種對咯。”
從2002年試種沙糖桔至今,王蘭英的沙糖桔種植已然走過十幾個年頭。從最初的6畝到現在的15畝,王蘭英的收入也水漲船高。“現在我家總共種了15畝沙糖桔,有一部分還沒有投產,年收入最少12萬元。”王蘭英說道。
在王蘭英的示范帶動下,王蘭英所在的古障鎮古障村已有500多戶農戶加入到了種植沙糖桔致富的大軍中。周邊村屯群眾也紛紛種植沙糖桔,形成了以古障村為中心的3000多畝水果連片種植帶,2014年水果產值達700多萬元,帶領群眾走上了發家致富路。如今,村民們碰到果樹栽培上的難題找到王蘭英,無論多忙,她都親自到果園幫助解決難題,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群眾。
王蘭英也實至名歸,榮獲全縣“十佳水果種植能手”、“全國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個人”、 “三八”紅旗手、“勞動致富女能人”、“全區二十佳村黨組織書記”、 “百色市首批農村實用拔尖人才”、 “優秀共產黨員”等諸多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