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守望相助 她執著帶動鄉鄰致富

   日期:2015-03-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0    評論:0    
  在大竹縣城西鄉有這么一位婦女,當地的人提到她無一不流露出由衷的佩服,不僅自家致了富,還巴心巴腸帶動鄉鄰致富。她就是尹龍芳,在今年大竹縣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105周年暨“最美家庭”故事分享表揚大會上,尹龍芳、楊山平夫婦所在家庭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最美家庭”。
 
  3月23日上午,記者在城西鄉竹溪村鋼架大棚食用菌基地里見到了正在忙碌的尹龍芳。尹龍芳,快言快語,給人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典型的“女強人”。“我的創業歷程像一本充滿曲折的小說!”談起自己走過的艱辛之路,尹龍芳卻這樣感嘆道。
 
  尹龍芳,城西鄉埡角鋪村人,在家排行老四,前后有五個姐妹。年幼時,身患重病的母親就離她而去,父親只身一人將她和五個姐妹拉扯大。由于家庭收入微薄,尹龍芳讀完初中便被迫輟學,先后進過麻紡廠、酒廠當工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貼補家用。由于父親漸老和幾個姐姐的相繼出嫁,家里又沒有青壯年勞動力,所有的擔子都壓在了尹龍芳身上。而從小就獨立自強的她,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反而把家里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條。父親常對人說:“我家這個四丫頭,那硬是比其他家兒娃子還要能干呢!”
 
  1985年,尹龍芳經過好心人介紹認識了同鄉竹溪村小伙楊山平,楊山平家境一般,但為人忠厚老實,而且跟尹龍芳一樣,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兩個命運相似的人很快走到一起,結成了夫妻。
 
  婚后第二年,還沒來得及盡更多的孝心,尹龍芳的父親因病離世,這讓剛出嫁的尹龍芳傷心不已。那時,想到丈夫的父親、自己的公公還獨自居住,沒人照應。在尹龍芳的強烈要求下,楊山平接來了父親同住。
 
  夫婦倆的小家本不富裕,公公來了之后,再加上自己剛剛出世的大女兒,一家三代四口擠在一個不足20平米的小屋里。為了擺脫貧困,尹龍芳開始閱讀一些科普書籍,試著自己在家搞起了副業。養豬、養雞、養鴨……她從姐姐那里借來錢,開起了“動物園”。看著妻子這股子不服輸的韌勁,楊山平充滿了干勁,重新拾起了自己的磚匠手藝,給人打工、蓋房。
 
  隨著女兒、兒子的漸漸長大,夫婦倆在電視、報紙上看到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萌發了外出打工學技術的念頭。2000年,夫婦倆懷揣著僅有的幾千元積蓄來到浙江,開始了打工生涯。到了浙江,尹龍芳、楊山平夫婦并沒有和普通的打工大軍一樣進城市、進工廠,反而選擇了農村。“一是熟悉農村,第二還是想學習些農業方面的技術,將來回去創業。”尹龍芳心里盤算著。
 
  在浙江某食用菌基地內,來自山旮旯的夫婦倆第一次大開了眼界,見識了什么是真正的現代農業,接觸到了他們一直感興趣的農業技術。靠著踏實、勤奮、好學,夫妻倆在園區里深受業主的信任,開始邊做邊學菌類種植技術。
 
  2009年,尹龍芳、楊山平揣著打工積攢的80余萬啟動資金,回到了家鄉創業。在眾多親戚的反對聲中,他們創辦了一個綠色無污染生態食用菌基地,不久成立了大竹縣晨曦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規模發展食用菌種植。“當時很多親戚都說,你們兩口子都40多歲了,孩子也長大了,現在打工掙了錢,回來了不享享清福,還折騰什么合作社喲?但我對丈夫說,我們現在既有資金又有技術,能在家門口干事創業,又能照顧家人,還能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為什么不試一試呢?丈夫被我的執著所打動,主動提出擔任合作社的運輸司機。”回想起當初創業的情景,尹龍芳說。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創業起步的第一年,由于對本地氣候把握不準,菌棒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大規模糜爛,夫妻倆前期的所有投入都有可能泡湯,合作社剛剛誕生就面臨夭折的境地。為了籌集資金挽救合作社,思來想去,尹龍芳決定用家里剛買的房子抵押貸款。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得知尹龍芳的“創業危局”后,縣、鄉婦聯主動找到了她,幫她爭取到了5萬元的農村婦女小額貸款,再加上抵押房子的貸款,夫婦倆同心協力,在技術專家的幫助下,盡最大限度地挽回了損失,合作社順利渡過了難關。
 
  起初,尹龍芳夫婦是用青杠樹枝做食用菌原料,后來改用桑樹枝,不但消化了牌坊鄉桑樹基地蠶農的過剩桑樹枝,而且還義務向村民傳授食用菌種植技術,目前已帶動牌坊鄉10余戶村民種植食用菌。更為可喜的是,用桑樹枝做原料生產的食用菌經過權威專家檢測檢驗,具有軟化血管等功效。目前,基地建有種植平菇、香菇、鳳菇、木耳等食用菌大棚80余個,年產食用菌40萬公斤,產品除滿足本縣市場外,還遠銷重慶、成都等地,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有不少城里市民徒步到基地來買菌,年實現利潤近百萬元,每年吸納附近50余名留守婦女就地打工掙錢,人均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同時,通過土地入股,每戶村民年均分紅2萬余元。
 
  “應城里居民的要求,我還在西門農貿市場設立了銷售點,每天七八筐食用菌都是被搶購一空。這幾年時間,我已經投入資金480萬元,每年賺回的錢都用來還了賬,眼下還沒有回報,預計到2017年債務能全部還清。”尹龍芳的話語,流露出滿滿的信心和希望。如今,尹龍芳夫婦倆的事業發展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他們像向日葵一般,面對生活揚起了幸福的笑臉。
 
  他們創辦了一個綠色無污染生態食用菌基地,不久成立了大竹縣晨曦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規模發展食用菌種植。“當時很多親戚都說,你們兩口子都40多歲了,孩子也長大了,現在打工掙了錢,回來了不享享清福,還折騰什么合作社喲?但我對丈夫說,我們現在既有資金又有技術,能在家門口干事業,又能照顧家人,還能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為什么不試一試呢?丈夫被我的執著所打動,主動提出擔任合作社的運輸司機。”回想起當初創業的情景,尹龍芳說。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創業起步的第一年,由于對本地氣候把握不準,菌棒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大規模糜爛,夫妻倆前期的所有都投入都有可能泡湯,合作社剛剛誕生就面臨夭折的境地。為了挽回損失,思來想去,尹龍芳想到了家里剛買的房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得知尹龍芳的“創業危局”后,縣鄉婦聯主動找到了她,幫她爭取到了5萬元的農村婦女小額貸款,再加上抵押房子的貸款,夫婦倆同心協力,在技術專家的幫助下,盡最大限度地挽回了損失,合作社順利度過了“生死劫”。
 
  起初,尹龍芳夫婦是用青杠樹枝做食用菌原料,后來改用桑樹枝,不但消化了牌坊鄉桑樹基地蠶農的過剩桑樹枝,而且還義務傳授食用菌種植技術,目前已帶動牌坊鄉10余戶村民種植食用菌。更為可喜的是,用桑樹枝做原料生產的食用菌經過權威專家檢測檢驗,具有軟化血管等功效。目前,基地建有種植平菇、香菇、鳳菇、木耳等食用菌大棚80余個,年產食用菌40萬公斤,產品除滿足本縣市場外,還遠銷重慶、成都等地,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有不少城里市民徒步到基地來買菌,年實現利潤近百萬元,每年吸納附近50余名留守婦女就地打工掙錢,人均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同時,通過土地入股每戶村民年均分紅2萬余元。
 
  “應城里居民的要求,我還在西門農貿市場設立了銷售點,每天七八筐食用菌都是被搶購一空。這幾年時間,我已經投入資金480萬元,每年賺回的錢都用來還了賬,眼下還沒有回報,預計到2017年債務能全部還清。”透過尹龍芳的話語,流露出滿滿的信心和希望。如今,尹龍芳夫婦倆的事業發展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他們像向日葵一般,面對生活揚起了幸福的笑臉。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