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三月,乍暖還寒,室外仍有片片殘雪。可在五常市拉林滿族鎮設施蔬菜基地,一座座溫室大棚里卻是春意盎然,工人們正在管理和采摘鮮嫩的大棚蔬菜,進行塑封裝箱,陸續銷往省城。
走進溫室大棚,紫紅發亮的茄子豐收在望;頂花帶刺的黃瓜、嫩綠的辣椒和各種小菜已開始新鮮上市。蔬菜種植技術人員孫明江告訴記者,基地育苗大棚內第二批育苗已開始,秧苗長勢喜人。
拉林設施蔬菜基地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溫室大棚內分別種植了1600株黃瓜、1400株柿子、1200株辣椒、900株茄子。蔬菜成熟時期,每棟大棚每隔3天可采摘黃瓜80斤、茄子200斤、辣椒180斤,蔬菜一茬接一茬,一年四季可陸續上市,每年每棟大棚可純收入1萬元左右。為了充分利用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種植效益,在冬春兩季蔬菜種植交替時期,拉林蔬菜基地大棚內還會種植小白菜、婆婆丁、蘿卜菜、臭菜等各種小菜,每棟大棚還可增加收入1萬元左右。這里現有溫室大棚120棟,今年將改造83棟,新建高標準冬季生產溫室大棚50棟。
在五常市杜家鎮半截河子村,剛過完年,種菜大戶王有申的自家大棚里,綠油油的蔬菜散發著清香。老王一家人正在地里忙著給婆婆丁澆水,他興奮地告訴我們:“年后種的這茬婆婆丁產量可達600多斤,賣完能賺8000元呢。”
60歲的王有申是十里八鄉搞棚室蔬菜的行家里手,有近30年種植棚室蔬菜的經驗。他家的3個大棚去年凈賺4萬多元,聊起今年的發展計劃,老王說得頭頭是道:“現在發展棚室生產,搞反季節蔬菜種植,收入是上來了,可城里人的口味越來越高,咱種菜也得跟著調整。今年,我在鎮里的引導下種了婆婆丁,在春節期間賣到了每斤20元的高價,就是過完年每斤12元的批發價還是供不應求啊。”
溫室大棚蔬菜產量高、品質好,日漸成為市民放心的綠色食品。據記者了解,目前,杜家鎮已有300余戶農民從事棚室蔬菜種植,種植面積達200余萬平方米,每年增收近5000萬元。
五常市近年來深入實施“南稻北菜”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糧改菜工程”,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成為全省亮點。
2015年,五常市將實施蔬菜產業提升工程,完善提升設施蔬菜發展,配套建設蔬菜儲藏設施,以1000畝露地菜標準化園區為牽動,新建蔬菜恒溫儲藏庫1處、冬儲窖500個、冷藏配送站50個、蔬菜直營店10個,提高蔬菜產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