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今天上午在2015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表示,“中國的糧食安全以本土生產為主,外國進口為輔,關鍵在于度,我認為這個度現在可以放開一些。”
糧食的政治化有一個專門的詞描述,即糧食權力,指一個或多個國家透過提供或停止提供糧食,以操縱農業作為政治手段。
而寧高寧認為,糧食是特殊的產品,每個國家都害怕沒有糧食,人類歷史上也發生過禁運糧食的現象。但全世界糧食存在不平衡,必須通過貿易解決。為了維護世界糧食安全,國際組織應該推動糧食不作為政治工具。
“對中國糧食安全來說,以前是用7%的土地養活全球20%的人口,但未來中國人必須把飯碗握在自己手里這種觀念會慢慢變化,未來應該大膽利用國際市場,”寧高寧表示。
數據顯示,一方面中國糧食生產連續11年增長,年均增長2.82%,另一方面中國進口年均增長32.86%,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糧食庫存國。在進口暴增面前,一方面是國內需求擴大,而另一部分是內外糧食差價導致的,去年中國為此多進口了5000萬噸大豆。
一些人擔心,糧食特別是主糧大量依靠進口,會危及中國糧食安全。農業部總經濟師錢克明今日也表示,對農業管理部門而言,如何解決糧食過度進口、降低國內糧食生產成本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從長遠看,中國則需要構建糧食產業的安全保護機制。
但寧高寧認為,中國糧食已經在依靠貿易了,這是已經發生的事實,并非需要選擇的問題。“今天如果沒人賣給我們大豆,就像沒人賣給我們石油一樣。現在我已經不擔心中國發生糧食危機,我擔心的是如何保存這些糧食,以及價格是否會下跌,”寧高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