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作為第二十屆“蘭洽會”的重要活動,隴藥產業發展論壇在蘭州舉行。中國中藥協會會長、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房書亭等專家云集蘭州,就甘肅中藥產業的發展各抒己見,為隴藥產業跨越發展、轉型升級建言獻策。
甘肅歷史悠久,被譽為“河岳根源、羲軒桑梓”,不僅是華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今年的“蘭洽會”首次為“隴藥”設立單獨專業展臺。
甘肅藥材種類多、產量大、有特色,是全國中藥材資源大省和中藥材主要產地之一,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三。現有中藥資源2540種,人工種植藥材已有350余種,分布面積較大的野生藥用植物資源200余種,被譽為“中國當歸之鄉”、“中國黃芪之鄉”、“中國黨參之鄉”、“中國大黃之鄉”、“中國半夏之鄉”等。
甘肅現有藥品批準文號3904個,其中中成藥批準文號1560個,生物制品102個,保健食品17個。臺灣出售的10種主要中藥材中就有7種原產地在甘肅。大宗道地藥材當歸、黨參、黃(紅)芪、大黃、甘草的出口量占全國80%以上??梢哉f,甘肅隴藥產業具有強大的資源優勢。同時,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以蘭州為中心的醫藥商貿物流配送網絡初步建成,國藥控股甘肅公司在武威、平涼、慶陽整合重組3家企業,2013年銷售額增長64.5%。2013年,區域內5個中藥材專業市場交易額近200億元。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80萬噸,年周轉量達100萬噸以上。
房書亭在作“中醫藥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專題演講時表示,隴藥要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
江西中醫藥大學楊世林教授建議,甘肅需通過新技術、新方法對中藥材老品種進行二次開發,提高中藥材附加值,而大品種藥物的開發,能有效地促進中藥材的種植和銷售,從而帶動整個中醫藥產業發展。
臺灣朝春集團總裁王世任則建言,甘肅要保護好中藥材資源,打造綠色藥材種植,在推進藥材綠色有機認證方面,甘肅大有可為,而這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如果將這些做好,必將帶動甘肅中藥材產業大發展。
作為甘肅本土企業代表,奇正藏藥集團董事長雷菊芳以市場的思維作了題為“在互聯網時代實現甘肅藥材從生產者直達消費者的商業模式創新”的演講,為隴藥產業發展新的商業模式指明了創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