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用香菇帶動群眾致富 彰顯巾幗不讓須眉

   日期:2015-03-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09    評論:0    
  “天仙有個興長村,天仙有個興長村,村上有個女能人,要問啥子事情能?”這是 2014年“三八”婦女節活動快板描寫譚其芳光輝創業的一幕。譚其芳,女,1971年生于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興長村一社人。她從1992年開始進行艱苦創業,先后種植過西瓜、柚子、茶葉、梨,由于地理條件、種植技術不足等原因,都沒有成功。2001年,她下定決心,給娘家哥哥譚啟文學習蘑菇種植,經過學習、失敗、專研、發展,最終成為蘑菇種植專業戶,致富創業帶頭人。
 
  百折不撓,艱苦創業
 
  要說創業,真是酸甜苦辣,千難萬苦。譚其芳說,談到創業之艱辛,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2001年,譚其芳到娘家哥哥譚啟文家學習種植蘑菇,自己起早貪黑,在哥哥家邊學邊記。通過兩個月的學習,她興高采烈地回到家中,大刀闊斧地開始創業。譚其芳學著哥哥的模式,買齊原料,平整場地,就開始種植生產。經過一個月的忙碌,蘑菇始終沒有長出來,譚其芳包車請哥哥到家指導,可是哥哥也說不出為什么。這時,鄉親鄰里嘲笑說:譚其芳,算了,創什么業喔,還不如同大家一起外出打工掙錢,這樣既輕松,又穩當。聽著鄉親們的冷嘲熱諷,譚其芳只能獨自偷偷的哭泣,創業就這么難嗎?難道我就這樣放棄了嗎?不!失敗是成功之母,我一定會成功的。譚其芳進城買來蘑菇種植的書籍,在家認真研讀,通過沒日沒夜的學習,記錄(短短的10天時間,就記錄了5本筆記),深入理解蘑菇種植的方法、技術、要領。譚其芳向親朋借錢買新設備,按技術要求再次種植蘑菇。功夫不負有心人,蘑菇長勢喜人,終于取得了成功。
 
  摸索規律,發展壯大
 
  譚其芳深深體會了創業的艱辛,蘑菇種植出來還得賣出去,才能掙錢。首先的講究質量,譚其芳種植蘑菇,講究貨真價值,綠色天然。她家種植的蘑菇全部是用玉米粉、棉花籽、玉米芯、油菜枯來作原材料。按照28%--30%的碳蛋比,達到原料配比最優化。通過先進的設備進行切料、攪拌、封裝、消毒。嚴格按要求控制好空氣的溫度和濕度。只有在這種條件下生長出來的蘑菇,才是最清香,細膩,口感好,營養豐富。在科學、精心的照料下,蘑菇長勢喜人,獲得了大豐收。面對數量眾多的蘑菇,上街趕集是賣不完的,怎么辦呢?譚啟芳想到了納溪城,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城市的不規則競爭,外地人很難在城里銷售,只能以最低價批發跟商販。看著自己辛苦種植的蘑菇,有時還要折本銷售,心里在流血啊!譚其芳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免費品嘗。她把蘑菇送到當時的磚廠、玻璃廠、政府食堂,讓人們免費先吃,了解自家蘑菇的好處。大家嘗到到了蘑菇的獨特美味,一時蜂擁而至的買她家的蘑菇。這樣終于打開了銷售局面。經過三年的不斷摸索,譚其芳終于找到了銷售路子,通過批發送商販、進城搞批、,鄉場零售、送貨上門等多種營銷策略,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后來她們不斷擴大規模,從單一的平菇,發展到雞腿菇、金針菇、茶樹菇、袖珍菇等12個品種,從幾千個菌包,發展到5萬個菌包,年產值達20萬元。在蘑菇銷售旺季,她家還得請上4、5個幫手,幫著種植采摘蘑菇,這樣既解決了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同時給部分村民帶來每月2000元左右的收益。
 
  乘勝追擊,拓展創新
 
  譚啟芳種植蘑菇嘗到了甜頭,知道創業雖然艱苦,但是回報卻相當豐厚。在蘑菇銷售的過程中,譚其芳發現原生態蜂蜜的廣闊市場,蜜蜂原生態養殖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如今,譚啟芳又購買專業養蜂的書籍,努力研讀,向養蜂專業戶拜師請教,討取真經,并逐步慢慢嘗試。去年,先期試養了10箱蜜蜂,初見成效,獲得了2萬元的收益。今年,她已經養殖到20箱蜜蜂,預計可收獲5萬元。
 
  譚啟芳的創業成功,發家致富,深深地影響了鄉里鄉親。在她的帶領下,興長村先后出現了林下雞養殖專業戶、養兔專業戶、養豬大戶。她先后被評為創業培訓“優秀學員”、“十佳巾幗創業之星”、“婦女創業標兵”。譚其芳的創業故事還在繼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