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鱷魚長到近1米長看著都嚇人
“本來是當寵物養的這兩條小鱷魚,現在越來越大,看著都嚇人。”昨日,市民丁先生致電本報,稱家中寵物鱷魚長到將近1米長,自己不愿繼續喂養,想要記者幫忙給愛寵找一個自由的家。
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丁先生的家,在一個長80厘米的魚缸里,看到了這兩條鱷魚。兩條鱷魚約1米長、黃褐相間、碗口粗細。見到陌生人圍著,張開大嘴不時發出低沉的帶有攻擊性的聲音。記者發現在魚缸的下方圍著一圈白色的紙,“隨著小鱷魚慢慢長大,脾氣也越來越大,看到人就會發起攻擊,不停地用頭撞玻璃,所以拿白紙擋住它的視線。”據丁先生講,4年前,他在花鳥魚蟲市場上看到有賣小鱷魚的,就動了心買了兩條,總共花了600多元。“剛買的時候只有30厘米,當時小販明明跟我說這種鱷魚最大也就能長到60厘米,不會傷害到人。”丁先生還說,以前鱷魚小的時候20塊錢的泥鰍能吃好幾個星期,現在不到一個星期就吃完了,鱷魚的活動量和溫度成正比,溫度越高,活動量越大,食欲也就越強。
智斗小鱷魚將其送到動物園
“養了四年的東西,就這樣送走了,我心里難免會有些不舍,但是它們在我這兒生活得比較束縛,應該給它們找一個更自由的空間。”可是如何將這兩條鱷魚裝進袋子里送走呢?鱷魚的警惕性很高,要將其從魚缸里拿出來還真是一件冒險的事。雖說養了4年,但是對于鱷魚的猛烈進攻性丁先生還是有些怵頭。他用棍子將兩條鱷魚分開,并試圖用毛巾將它們的眼睛遮蓋住,但是對于警惕性很高的鱷魚來說真不容易辦到。丁先生用毛巾在鱷魚的眼前晃,正打算要蓋住它的眼睛,說時遲、那時快,鱷魚一個掉頭就將毛巾咬住,并且發出低吼聲。歷經2個小時,費盡百般力氣,終于把“難搞”的鱷魚裝進了袋子里。眾人出了一把汗,揪著的心也慢慢放下了。“既然沒有條件養它們,那就趁早忍痛割愛,以后我會經常去動物園看它們,希望它們在新家能過得好。”丁先生說。
中午12時許,記者帶著這兩條鱷魚來到了動物園,動物園業務科科長王志永說:“這種鱷魚是泰國灣鱷,在正常情況下一般能長到4米,最大的能長到6米。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險惡的爬行動物,目前人工養殖量比較大,適宜生存在溫度較高的環境。”王科長還說,小鱷魚剛來到新的地方肯定會有些不適應,為了避免其它鱷魚傷害它們,先將其進行隔離,等適應了再將其與其它鱷魚養在一塊兒。
調查
鱷魚攤販對進貨渠道支支吾吾
記者走訪了省會的幾家寵物市場,發現有很多商販售賣爬行動物,有蛇、蜥蜴還有鱷魚。
記者在富強大街一家寵物店門口看到了待售的鱷魚。一條約30厘米長的小鱷魚趴在玻璃儀器中,嘴巴不時張合,露出尖利的牙齒。當記者用手輕觸鱷魚的背部時,小鱷魚馬上轉身張開嘴巴準備攻擊。這家寵物店的老板說,這種鱷魚生長很慢,當寵物養一般不會有危險。
記者:那它會不會長大?
老板:這又不是灣鱷,灣鱷長得大,這是寵物鱷,長得非常慢。
記者:但是也能長大?
老板:對,得十幾年以后了。
記者:就是人養著沒啥危險?
老板:對,這種剛開始養沒啥事,養個十年都沒事。
記者:這咋賣呢?
老板:1300元。
老板告訴記者如果要的話可以再便宜點。并說這種寵物鱷魚買回去后喂點小魚小蝦就可以了。記者問她鱷魚是從哪里進的時,攤主支支吾吾地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記者隨后又詢問了一下其他攤販,一家賣花卉的攤主告訴記者,“市場上還有一家賣鱷魚的,不過今天沒出攤。”并且還說,現在還不是販賣鱷魚的時候,等到了夏天,溫度高起來了就會有很多地方賣鱷魚了。
記者在花鳥魚蟲市場調查完后,拐到附近的路口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市民對“鱷魚也當寵物賣”大都表示驚訝和擔憂。市民劉先生說:“如果鱷魚當寵物養大了,長成一兩米后攻擊人怎么辦?要是有人惡作劇或者養著養著不敢養了,把買來的鱷魚放到市區哪條河里,市民的安全怎么辦?”
說法
有的市售鱷魚可以長到4米能輕松咬斷手臂
動物園業務科科長王志永說,鱷魚的個頭都比較大,最小的侏儒凱門鱷也可以長到1.5米長,市場上出售的鱷魚有的甚至可以長到4米多,能輕松咬斷手臂,所以市民盡量不要喂養鱷魚。
石市野生動物保護站專家介紹說,鱷魚是冷血動物中體型最為龐大、攻擊性最強的動物。販賣鱷魚的人所說的熱帶鱷不會長大是不科學的,熱帶鱷品種成年后,一般體型多比揚子鱷大,多數攻擊性遠遠超過本地的揚子鱷。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成為一些追求個性人士的寵物,從小型鳥類到猛禽,從松鼠到猴子,從烏龜、蜥蜴到蟒蛇和毒蜘蛛,只有你不敢想的,沒有他們不敢養的。許多人將野生動物當成寵物飼養,卻忽略了其攻擊性等潛在的風險,這些爬行動物多是外來物種,進入國內一旦逃脫進入野外,對本土物種威脅很大,而且這類動物智力低下,很難馴化,一旦饑餓難忍,什么都吃,攻擊性很強。為保護本地的生態系統,希望店主在銷售外來物種寵物時,能主動提醒顧客,只能在家里喂養,不能放生,不能丟棄到野外。
延伸
野生寵物容易傷人或傳播疾病
很多家庭選擇養寵物是因為它們會為平淡的生活增添樂趣,也可作為情感的一種寄托,緩解人們的孤獨寂寞及心理壓力,但隨著寵物數量的增多,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不但狗叫擾民,寵物傷人,寵物糞便污染環境,而且寵物對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強,易將病原微生物傳染給人。因此,必須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家庭養寵物現象。
現在“寵物族”越來越膽大,養的種類多了,奇怪的事情也越來越多,萌物“小香豬”變成家養豬原是受到了賣主的欺騙,讓人苦不堪言。不少“寵物族”瞧不上那些阿貓阿狗,嘗試飼養野生寵物,野生寵物在給寵物飼養者帶來新奇、給寵物販賣者帶來利益的同時,也隨之帶來了無數的問題:
首先,野生寵物會直接對人造成傷害。野生寵物對人造成傷害的直接表現便是攻擊人。在論壇上,很多網友都有被自己飼養的鱷魚、蛇、松鼠等野生寵物咬傷的經歷,而被咬傷后,如果不妥善處理,還有引發破傷風甚至狂犬病的風險,甚至會危及生命。其次,野生寵物還會帶來引發傳染病的風險。
絕大多數野生動物一般很難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存活、繁衍,而很多野生寵物飼養者則缺乏飼養野生寵物的經驗和飼養條件,因為飼養不善等原因造成的野生寵物死亡時有發生。而從小被人類飼養的野生寵物,等飼養者厭倦后放歸自然,一般也難以適應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