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羊肚菌致富:“半路出家”的王大權

   日期:2015-03-1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32    評論:0    
  興文縣鯢源珍稀食用菌專業技術協會會長王大權“半路出家”從事農業,進行紅托竹蓀和羊肚菌的栽培、種植、銷售。他用了幾年的時間,從一個門外漢轉變成了一個“土專家”,周圍區縣的不少人都想來跟著他學習。目前,他所進行羊肚菌菌種的提取,于2014年12月申報國家發明專利,已被受理。
 
  王大權在羊肚菌的菌種采取、液體雜交制種、大田栽培、提質增效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在興文縣科協的幫助下,經過三年的技術攻關,他將羊肚菌畝產提高到300斤的種植水平。
 
  半路出家做農業
 
  2007年以前,王大權都在從事無線電的銷售和維修,年收入在4萬元左右,相對而言,生活條件還算可以。“我一直想從事一項長期的、更有挑戰性的工作。”2007年,王大權開始接觸食用菌,并前往綿陽市進行食用菌的制種和栽培,在綿陽的半年時間,王大權很認真的學習,后來回到興文縣成立了一個竹蓀的專業合作社。當時注冊資金30萬元,有15個成員,涉及土地面積15畝。
 
  “從事竹蓀栽培的成本比較高,風險也比較大。”種植了一年的竹蓀后,由于產量提不起來,當時并沒有掙到錢,王大權便開始想辦法改進竹蓀的制種方式,來提高產量。王大權坦言,讀書的時候對物理和生物這兩門功課比較感興趣,所以他愿意花精力去研究。
 
  2011年,王大權接觸到了紅托竹蓀,這種竹蓀在四川種植的人較少,且產量較低,稍不注意就有絕收的可能。他介紹,由于紅托竹蓀屬于高海拔低溫品種,和興文的地理氣候特點剛好相反,只有通過改變該品種的特性才能在當地種植。“馴化品種的特性,讓它適應當地的地理氣候特點,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
 
  王大權多次往返成都、雅安、興文等地,將當地的土壤拿到成都等地化驗,還請專家到田間地頭查看情況,同時,通過看書和上網查詢資料學習,他改進了紅托竹蓀的制種方式,產量達到了普通竹蓀的三倍。
 
  2012年4月,王大權在興文縣大壩苗族鄉涼水井村開始試種了60畝,當年6月份開始采收,原本可以采收10000斤左右的竹蓀,遇到洪水只采收了6000斤鮮竹蓀,制作成了600斤的干竹蓀,一共銷售了16萬元左右。2013年,他又將基地轉移到了大河苗族鄉長征村,種植面積達20畝。
 
  改進羊肚菌制種
 
  “我覺得竹蓀在市場上的銷售開始受到了一定影響,而羊肚菌的行情好了起來,我覺得這塊的市場比較有潛力。”王大權說,當時市場上主要銷售的是野生羊肚菌,從事羊肚菌種植的人比較少,技術要求較高,風險也比較大。
 
  憑借這兩年種植菌類的基礎,王大權在外地引進了羊肚菌試種,同時自己制作了菌種,一共栽培了5畝。“我主要是想看看外地的菌種和自己制作的有什么區別。”當年年底,王大權得出的結論是兩者皆不適合在興文種植,虧損了3.5萬元左右。
 
  在分析和總結了失敗的原因后,王大權開始對高原野生的羊肚菌和本地的羊肚菌進行雜交,同時種植了高原羊肚菌,又對雜交和高原羊肚菌進行對比,通過兩者多方面的對比分析。2014年,他選擇了自己改進過的菌種,當年畝產就達到160斤。
 
  “這個科技含量很高,一旦實驗失敗,就可能有很大的損失。”對于王大權的努力,興文縣科協協在培訓和協調技術人員方面,給予了王大權很大的幫助。后來,王大權又在原來的技術上進行改造,將羊肚菌的產量提高到畝產312斤。并采取了多種種植方式,來預防種植方式單一,而存在的較大的風險。
 
  欲將產量翻倍
 
  鮮羊肚菌和干羊肚菌目前的市場行情分別是60-80元/斤,600-800元/斤。按照2014年畝產150-180斤計算,每畝的產值最低都在9000元左右。這讓不少村民看到了產值所在,不少人開始向王大權拋出“橄欖枝”,希望達成合作。然而,王大權拒絕了。“目前,產品一來不算穩定,品質需要提升,二來種植羊肚菌的技術比較復雜,不能盲目擴大規模種植。”王大權坦言,若是有人來學習種植技術,然后再自己發展,他反而不會拒絕。在他看來,這對他和別人都是負責任的表現。
 
  2013年,大河鄉東升村4組的劉學兵,在看到王大權實驗的羊肚菌和水稻輪種方式,每畝可以有1.6萬元的產值后,想把自己家里的5畝土地用于羊肚菌的種植。王大權告訴他,不懂種植技術的話,絕收的可能都有。隨后,劉學兵開始在王大權的基地邊打工邊學習,一個月的收入有2000多元,比自己之前在廣東打工的收入還高一點。
 
  “我現在就想把羊肚菌的畝產量再提高一個檔次,爭取達到畝產600斤左右。”王大權說,每畝180斤的產量已經是比較穩定的了,今年已經將產量提高到了312斤。在學習的兩年時間里,劉學兵看到了王大權不斷刷新的成績,打算再在他的基地學習一年再回去自己種。
 
  另外,王大權正在嘗試甜棗和羊肚菌的套種,在提高土地的使用率的同時,實現每畝9000元的增收。“甜棗在豐產期時,畝產可實現3000斤的產量,按今年的價格計算,有9000元的產值。”王大權說,只有通過不同的嘗試,才能穩定產品的性能,以及達到增收的效果。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