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縣僅僅是火龍果版圖在南方不斷擴張的縮影。上世紀90年代初,火龍果的水泥立柱還是多數種植戶眼中的稀罕事物;時針調撥到近兩三年,由西到東,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火龍果已經將根系深深地扎進了旱地、水田和山林里,甚至上海北京的溫室大棚里。
僅僅在兩廣,火龍果就完成了種植面積由千畝到十萬畝級別的飛躍。這距離火龍果從海峽彼岸的臺灣省漂洋過海進入大陸,還不足20年。
截至2013年,除了較早種植的臺灣省外,我國現在種植規模達到十萬畝的省份有廣東、廣西和貴州三個省份。其中,廣東接近18萬畝,廣西約為10萬畝,貴州10.5萬畝,全國種植面積已經超過50萬畝。
十余年來在華南諸省的迅猛擴張,火龍果正在改變中國水果的勢力版圖。
迅猛發展的明星水果
中國人現在種植的火龍果,并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水果。這種長相奇特的仙人掌科作物,發源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南美洲。它和在中國大規模種植的香蕉,其實是同一“祖籍”。
廣東省雷州市植保站副站長柯保寧介紹,火龍果對土壤的要求不高,無論是水田、山坡還是旱地,都可以生存,其中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更適宜。只要露天種植氣溫不長時間低于5℃,不是在高寒山區及霜凍經常發生的地區,都可以保障生長。另外,當前不少種植戶投入建設溫室大棚,避免火龍果遭受低溫霜凍,促使種植極限向更高緯度移動。
此外,火龍果主流突發的病害都能得到有效防控。發展至今,威脅火龍果產業安全的主要是三大病害,分別是軟腐病、潰瘍病和炭疽病。其中,以潰瘍病為害較為嚴重,該病造成的傷口往往導致火龍果多病并發。
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潰瘍病一度導致湛江、中山和廣州部分果場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火龍果染病減產。而隨著種植戶對病害認識的深入,潰瘍病為害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臺灣的專家已經對潰瘍病的病理了解得很透徹了,關鍵是以預防為主。這一點跟柑桔很類似。”廣西農科院園藝所火龍果產業專家梁桂東表示。
每畝年收益超6000元
憑借著不斷擴張的面積和穩定的價格,火龍果產業十余年的成績單表現出了如同香蕉產業一般強勁的潛力。
2006年前后,引種火龍果近7年的從化市開始踏上火龍果產業發展的快車,在此后的四五年間種植面積由幾千畝不斷擴張至6萬畝。時至今日,從化市聞名遠近的荔枝被效益更好的火龍果迎頭趕上,二者并駕齊驅。
目前,廣東全省種植面積接近18萬畝,主要集中在粵西地區的遂溪縣、廣州市的從化市、珠海、東莞和中山等地。“主要原因一是市場逐漸接受了火龍果這種新品種,二是一般家庭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廣東省從化市康民蔬果專業合作社社長王志強認為。
令人滿意的還不止擴張的面積,還有穩健保收的行情。“十幾年來價格都很穩定。”王志強說,從化市發展火龍果產業以來,紅心火龍果統果批發價格都穩定在4.5-7元/斤,大多情況下都在4-5元/斤。穩定的行情保障了種植戶從火龍果上獲得每畝6000-7000元的年收益。
模仿香蕉探索大基地
廣西的種植大戶正在盤算著,將火龍果這把火燒得像香蕉一樣旺。廣西香蕉產業的基石——香蕉大基地成為他們的學習對象。
到明年6月份,廣西武鳴縣潤宇生態有限公司的600畝火龍果預計將出產第一批鮮果。與此同時,600畝的火龍果種植面積將刷新為2000畝。該公司規劃部經理王文軍介紹,目前這片火龍果園采取的是“公司+基地”的方式運作,正在探索打造火龍果大基地的可能。承接這一探索的,是包括全套灌溉系統、高端品種苗木和聯排式種植的畝均約5萬元的“大手筆”投入。下一步,香蕉大基地采取的“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也將納入探索范圍。
梁桂東認為,公司化、規?;痛髴艋蔀閺V西火龍果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從中長期看,火龍果產業采用大基地模式前景可觀。“火龍果產業是我們公司需求資本介入的一大項目。”王文軍說。她認為,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上看,火龍果產業有轉變成下一個香蕉產業的可能:適宜規模化種植,標準化投資門檻高,市場需求巨大,讓火龍果像香蕉一樣適合工業化操作。
而在王文軍們之前,廣西已經有不少企業樹立起火龍果大基地的標桿。南寧振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在南寧建立起了面積約10.5萬畝火龍果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這個火龍果大基地實行火龍果采后分級和包裝流水線,并推出了火龍果鮮果、火龍果果酥、火龍果果汁、火龍果麻薯、火龍果果凍及火龍果雪糕等一系列深加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