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收拾好東西準備消毒了……”3月7日下午,鄰水縣王家鎮雙龍養殖場的場長屈潤一家,吃過午飯就馬不停蹄地趕到養殖場,有的負責調配消毒藥水,有的檢查羊是否有異樣,現場忙而有序。
“春季氣溫逐漸回升,病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也加快了繁殖進程。防疫工作不可馬虎。”雖然屈潤一家養羊時間不長,但已經有了不少經驗。為羊子消毒后,屈潤展露笑顏,在他親手建造的養殖場里,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創業之路。
從城市到農村他們返鄉創業
1986年出生的重慶小伙兒屈潤,18歲便在當地開始從事機械行業工作,這一干就是七年多。
“雖然每個月也有四、五千元的工資,但是重慶物價高,花費大。而且廠子如果效益不好,我們也不是很穩定。”屈潤說,在他心里一直有一個創業夢。
2011年,屈潤與鄰水縣王家鎮雙龍村的李雪相識,兩年后,二人結婚。“我第一次去李雪老家,發現那里有一大片山,草也很茂盛,很適合搞養殖。”屈潤是位典型的“85后”青年,敢想敢做,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訴父母和李雪后,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2013年底,屈潤與李雪辭去重慶的工作,帶著多年的積蓄回到雙龍村,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從“學生”到“老師”他們勤奮鉆研
在養羊之前,屈潤和李雪擠出時間向村上的養殖大戶以及周邊城市的養殖能手取經,同時,也通過網絡、書籍學習知識和經驗。
“開始確實有點摸不著門道,因為以前沒養過羊。但是慢慢學到了不少東西,我們開始試著養。”2014年初,屈潤從成都引進了種養、肉羊、小羊一百多頭,在他們的悉心照料下,至今未發生病害。
“如何配置消毒藥水?”“什么樣的草適合羊吃?”“肉羊和種養的價格應該定在多少……”為了與更多養羊人群加強交流,李雪專門加入了養羊QQ群,翻開聊天記錄,全是與養羊有關的問題。打開他們家的書柜,全都是有關養羊的書籍。
白天養羊,晚上學習,這早已成為他們的習慣。“以前在群里,他們是‘學生’,現在可是‘老師’了。”通過勤奮鉆研,屈潤和李雪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從逐夢到圓夢他們信心滿滿
“年前賣了幾十頭肉羊和種羊,純收入有六、七萬元,比在外打工強。”屈潤告訴記者,因為他們養殖的是生態羊,口感好,顧客很喜歡,還沒開始銷售就有不少重慶、成都的商家慕名而來,年前就已供不應求。年后不少顧客與他聯系,還想買羊,但他卻有他的打算。
“我一直沒賣小羊,就是打算留著小羊養大,搞自繁自養的模式,不用再去外地引進羊種。”屈潤說,這樣既節約成本,也規避了羊兒水土不服的風險。
“雖然我們的生態羊生長周期長,不能立馬見到很高的效益,但是我們有信心把它做大做強。”屈潤胸有成竹地告訴記者,等這批小羊長大賣出去后,還會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如果時機成熟,還將邀當地村民一起成立養殖合作社,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