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元宵節剛過,乍暖還寒,東四莊村李春田家的溫室大棚內卻早已氣溫穩定,溫暖似初夏。大棚內,一棵棵新栽種的綠油油的瓜秧,一尺來高,長得分外茁壯,讓人覺得喜洋洋!
“今年開春晴天較多,大棚里光照充分,地溫上來較快,我們這里的種植戶大年初一一過,就開始忙活了。育苗、架棚、施肥、翻地……”東四莊村民李春田說,“這不,才半個月下來,我家就把移栽好的瓜苗澆完了扎根水。”
問起去年大棚的收入情況,李春田妻子介紹說:“我家兩個大棚,種的是脆甜瓜,共有十畝地左右,一年兩茬。去年刨除大棚修補、施肥、澆水的錢,純收入大概在11萬元。與別人的大棚收入相比算是中等,有的人家最高的十畝地能掙到14萬!”她還說,“我家種大棚已有13年了,有了一些大棚管理的經驗,也懂得一點市場行情,還有不少收購瓜菜的老客戶,所以種植收入比較穩定。”
容城東四莊村與種植歷史近三十年的容城縣城子村緊鄰,在容城縣委、政府的引導和城子村大棚瓜果蔬菜紅火種植效應的帶動下,東四莊村、賈光村、溝市村村民也紛紛競相效仿,成為大棚種植戶,從而使當地大棚設施種植規模逐年擴大,形成了以城子村為中心,多村并舉,大棚不計其數,連綿幾千畝的種植景象。每年從麥收時節開始,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水果、蔬菜收購車輛就會陸續涌到這里。
據悉,今年容城將按照“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進一步引導城子村及其周邊大棚種植村提升現代設施農業的發展水平,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形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強大示范效應。推進賈光鄉城子村、東四莊村,以及八于鄉北河照村等設施錯季瓜菜,由生產向加工、流通環節延伸,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進一步增收。并帶領當地群眾緊緊盯住京津冀消費市場,積極借助高碑店新發地物流園區的拉動作用,完善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培育更多叫得響的農業品牌。落實強農惠農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到農村發展種養業和加工業,提高當地農產品附加值,促進本地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