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3日,記者來到四川省廣元市采訪,任三軍向記者展示了他的產品,他說這種東西直到現在在當地還很少有人認識,為了驗證任三軍的話,記者和他帶著這種產品來到的廣元市的一家菜市場。
記者:大爺我想問問您認不認得這是什么菜。
蔬菜經銷商:我認不得這個菜。
菜販:這個啥菜,還認不得,這是野菜嗎?沒見過。我賣了十幾年菜沒看見過,怕是(賣菜)有二十年,沒看過這種菜。
市民:啥子菜啊這個?
市民:啥菜?
任三軍:見過沒有?
市民:沒見過。
市民:像薄荷一樣的。
大媽:薄荷是長葉,這個是圓葉,不是薄荷。
不管是商販還是消費者都認不出任三軍的產品是什么,說不出個名字來,干脆嘗嘗味道如何。
市民:蘿卜味。是吧。
大媽:這個又有甜味,又有辣味。
大媽:清香味還可以。
記者:清香味?
大媽:對,味道還可以,沒有什么怪味道。
記者:辣不辣?
大媽:不辣。
大媽:好多錢一斤呢?
任三軍:我們這個菜葉就賣十幾元一斤。
大媽:我打算說五元呢,我不敢說出來。
光是菜葉就能賣到15元一斤,而這種產品最貴的地方是它的根莖。
食品外貿經銷商:在日本的話它是進行一個拍賣,越新鮮的當然它的價錢就越高,我知道的一根最高的可以賣10000日元,也就是折合人民幣,現在折合人民幣的話就是600元錢左右。
這根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任三軍現場磨了給大家品嘗,這么貴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味道呢?
大媽:哎喲,這是啥子味道?
大媽:苦,苦苦的。
大姐:又辣又苦。媽呀。
記者:好吃嗎?
大姐:不好吃。
雖然當地的很多市民對這種東西不認識,但經過任三軍的加工,它卻成了一道美味,而且在當地很搶手,不提前訂購很難買到。
酒店老板:我這個店生死存亡就全靠它了。本來他們那個貨又少,每次我都是提前好多天,比如說你說你今天沒了今天打電話他就不一定給你送的來。
食品辦公室主任:引起了一股潮流可以這樣講,這個目前因為他數量還比較有限,就相當于還是一種奢侈品。
村民:任總沒來我們這里發展這個產業的時候,我們這基本上占三分之一都是吃的國家低保。現在都有存款,我,有三五萬元(存款)。
記者:就是在他這里打工之后?
村民:對。
這種一條根莖最高能賣到600元的產品,對生長環境有著苛刻的要求,必須要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種植,到底是什么樣的地方才能種出這種東西,記者將一探究竟。
汽車在盤山路上開了一個多小時,氣溫也隨著高度的增加逐漸下降,從我們出發時的24度,下降到了12度。
任三軍:前面沒路了感覺,車豎起來了,豎起來了。
道路變得越來越窄,一輛小貨車停在路邊,我們的車過不來了。
任三軍告訴記者這樣的山路他每隔幾天都要跑一趟,他花費了五年的時間,投入了七百萬元,為的就是那種當地沒人認識的東西。
到底是什么樣的財富誘惑呢?答案就在山上,然而道窄路滑,車輛錯不開,最終記者和任三軍只能步行繼續上山。
這里海拔1200米,樹木成蔭,山泉水清涼干凈,而那種大家都感到陌生的東西就必須要種在這樣的環境,到底那是一種什么東西,它的身上又蘊藏著怎樣的商機呢?
在山上走了半個小時后,廬山真面目就在眼前了。
眼前的這一片種植基地有80畝,雖然道路這樣難走,但是當任三軍帶記者來到的時候,早就有人在山上等著他了。
任三軍:哎喲,這邊長得怎么樣?感覺可以吧。
來的人看到任三軍的產品,就這樣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而這也正是他們今天來的目的。
酒店老板:在他采摘的時候我們就要來訂,很搶手,就只有在這個四月份這一批次,才能吃到這個新鮮的東西。所以真正的客人能吃到這個新鮮的花苔持續時間最多三周,四周。
這就是親自上山才能買到的東西——花苔。
任三軍:這就是花苔。
記者:開了花的。
任三軍:對??梢猿陨?。
記者:直接就能吃的了。
任三軍:對,你嘗一下吧,很好吃的。
記者:這個好像也有一點辣的味道。
任三軍:辣沖的味道,就這個。
記者:有一點。
任三軍:對。
任三軍的基地一年有10噸花苔,而這還只是副產品,加上真正值錢的葉柄根莖,一畝地可以收入近三萬元,這樣的種植基地任三軍一共有900畝。任三軍到底是怎樣找到這種渾身是寶的產品的呢?
2009年3月,這個叫猴子崖的地方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這個人來的目的讓當地很多村民都感到質疑。
村民:我們不知道他搞什么東西,是真是假,還是怕騙我們。
村民:我們的擔心是他做一做就跑了,我們老百姓拿不到錢,就怕的是這個道理。
村民口中所說的人正是任三軍。在廣元,他有一家年產10萬噸的煤礦,然而2009年,任三軍卻迷上了一種和煤炭毫不相關的東西,并說要為此轉產。
2008年底,當時的曾家鎮鎮長范學洋找到任三軍,希望由他帶頭種植一個新品種。
范學洋:稱為綠色黃金,所以它非常好,潛力非常好。
教授:這個植物通過我們了解,所含的有效成分殺菌的能力非常強。在進入人的消化道、食管、胃和小腸的整個過程中,消炎的效果都非常好。這個物質現在它的開發前景作為食品開發以外,還有很大的潛力作為藥品來開發。
這種被稱為綠色黃金的植物,引起了任三軍的興趣,他感到這里面有很大的商機。
任三軍:至少我是這樣看的,當時看將來這個市場這一塊很關鍵,因為我看這個東西,大家都不知道,中國都沒有,很少,是不是?只有云南有一點點,遲早有一天它肯定有很大的市場,中國人有十幾億人,所以很看好這個東西,很多東西是越少它越珍貴。
任三軍不但看中了這種綠色黃金,還決定要為此轉產,這讓外人很不理解。
朋友:他沒有必要,他真的沒有必要,他的礦場做得很好,也是很規范的。他干什么,他把現有的做好,他去休閑也都可以,沒有必要去做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