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到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調研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品種選育工作,召開座談會聽取研究進展情況。余欣榮強調,要堅定馬鈴薯主糧化開發的信心,瞄準國際前沿和產業需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良種選育上取得新突破,加速推進產業化步伐,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滿足人民群眾的營養健康需求。
余欣榮先后來到蔬菜花卉研究所溫室、組培室和實驗室,詳細查看與了解馬鈴薯脫毒技術與微型種薯、馬鈴薯主食產品品種材料、馬鈴薯栽培技術、馬鈴薯基因組學研究與分子育種等情況,并對馬鈴薯主食產品品種選育工作十分關心。據研究員張忠華介紹,馬鈴薯雜交育種通常需要10余年時間,為加快馬鈴薯主食產品品種選育步伐,利用分子育種技術改良馬鈴薯品種性狀,可大大縮短育種年限。余欣榮聽后很高興。他指出,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已經擺上戰略和全局高度,中國農科院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得力,成果令人興奮,要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和聯合協作,在育種、種植、加工等配套技術上取得新突破。
在聽取馬鈴薯育種創新情況匯報后,余欣榮強調,馬鈴薯既是糧食,也是蔬菜,還是營養食品,生產潛力和消費潛力巨大。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的深入推進為振興馬鈴薯產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要全面推動馬鈴薯科研創新工作,加快品種選育步伐,培育出更多高產、高淀粉含量、抗逆性強、營養成分豐富的主食產品品種,研究集成配套的高產高效生產加工模式,在基礎研究和科技研發推廣上爭創世界一流,讓馬鈴薯真正成為豐富食品結構、改善人們身體素質的重要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