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惠民項目《定西市道地中藥材產業化及惠民示范工程》,在漳縣實施一年來,通過建立當歸標準化種植基地等措施,提高了藥材的產量,提升了質量,大幅度增加了農民收入,切實改善和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實現了惠民目標。
針對漳縣道地中藥材當歸品種混雜退化,種子種苗繁育滯后,大田種植規范化程度不高,倉儲與初加工技術滯后等問題,今年漳縣農牧局組織農技人員,實施了《定西市道地中藥材產業化推廣及惠民示范工程》,縣政府與項目區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為農戶免費發放地膜、化肥和農藥、科技資料,農技人員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和服務,在中藥材生產過程中,注重農家肥的使用,示范推廣應用生物有機肥、當歸專用肥及微量元素肥料等,項目區當歸長勢良好,試驗示范進展順利,增加了農民收入。深秋當歸收獲期,農技人員在田間地頭進行了當歸測產,平均畝產鮮當歸637.5公斤,較項目實施前的568.3公斤凈增69.2公斤,增產12.2%,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大草灘鄉石嘴溝村農民張玉,種了7畝當歸,3畝黨參,在農技部門技術指導和傾力扶持下,他家里放滿了當歸和黨參,今年藥材收入4萬多元,他興奮地說:“這多虧了種植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