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徐洪生:念起“科技經” 種有機蔬菜帶富百姓

   日期:2015-03-0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5    評論:0    

  47歲的徐洪生是法庫縣孟家鎮老邊村的普通農民。今年春天,他和妻子應聘成為全省最大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遼寧民生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的員工。兩口子每天早晨上班前,兩人都會拿出有機農業的技術書籍,把當天的操作要點預習一遍。

  “你看這種有機蔬菜,它的用肥量也有一定的說道,全用的是沼渣、沼液等腐熟的農家肥。”在溫室大棚里,徐洪生兩口子的操作一絲不茍,儼然已經是熟練的農業技術員。徐洪生說,以前種地憑經驗,現在種菜靠科學;以前是期盼老天爺給個好收成,現在是向精細耕作要產量。對于有機蔬菜種植來說,肥要用有機肥,除病蟲害得靠生物制劑或者物理殺蟲法。“現在我們搞大棚不用靠天吃飯了,全靠的是科技,靠的是腦瓜兒,用技術來管理這個棚子。”

  在基地走訪時,記者了解到,對于徐洪生這樣的農民來說,有機農業帶來最直接的變化就勞動收入的提高。如今,全村50多名農民成為了種植基地的簽約員工,收入和產量掛鉤,很多人已經成為了有機種植的行家里手。“現在比以前強多了,原先我們擱家就是種大苞米,也沒多少收入,現在把家里的地租給了基地,我們還可以在這打工,一個月平均收入3000多塊呢。現在我們滿腦子想的就是怎么把菜種好了,產量再高點,這樣收入會更多。”老邊村村民吳雅杰說。

  在老邊村,除了當地農民,很多有志于有機農業的大學畢業生也在這里找到了事業發展的平臺。在一座大棚里,記者遇到了正在做土壤檢測的沈陽農業大學畢業生焦陽。四年前,她從沈陽農業大學園藝專業畢業,來到了老邊村的有機種植基地,干起了檢測和技術指導的活。生產環境達不達標,蔬菜質量合不合格,焦陽在農業實踐中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收獲著自己的人生經歷。“當初這里就是一片玉米地,經過土地流轉后,現在你看到的是一個規模很大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經過我們這幾年的改良,基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微生物含量都大幅提高,蔬菜長勢也好,年前都賣斷了貨。”

  “農民增收,農民富起來,農村的生態環境好起來,會讓市民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有機農業的生產正在形成一個巨大的朝陽產業。”遼寧民生有機蔬菜生產基地負責人柳振強興奮地說。

  據了解,五年前,老邊村開始種植有機蔬菜,如今,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了3000畝,有10余名農業專業大學畢業生扎根這里。去年以來,這里出產的有機蔬菜達到100萬公斤,與3000戶家庭簽訂了常年的供貨合同。依靠著這群“有機農業人”的耕耘,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新形態已經在這個偏遠的小村生根發芽。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