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民工就業總量、工資收入增長呈現下滑趨勢。自2010年開始,農民工工資收入都是兩位數增長,但進入“十二五”中后期,工資增速逐漸下降,2014年只增長了9.8%,5年間增速首次跌破10%。
5年間農民工收入增速首次跌破10%
2月28日上午,在國新辦有關農民工工作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坦言,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農民工群體在勞動就業、工資收入等方面將面臨新挑戰。
第一,經濟增速放緩給農民工就業總量增長帶來壓力,但就業難、招工難的“兩難”結構性矛盾將成為常態。目前,農民工正在“從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新增人數從2010年達到1245萬人以后逐年下降,去年,農民工總量同比增長1.9%,僅是2010年增速的35%。
而就業、招工“兩難”的現狀是市場需求結果,普工招工難反映農民工供給的有限性,技工招工難反映是轉型升級過程中技能人才的短缺性。
第二,農民工工資收入增長放緩。自2010年開始,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都是兩位數增長,2011年達到增速最高值,同比增長了21.2%,此后增速就有所回落,2013年,農民工工資收入增長為13.9%,2014年則只增長了9.8%。
第三,在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下,缺乏技能是農民工成為現代產業工人的主要障礙。當前,農民工接受過技能培訓的比例總體偏低,大約1/3,“不掌握技能,農民工往往是城市的過客”。
為此,楊志明提出,農民工技能提升計劃開始實施,每年培訓農民工2000萬人次,到2020年,使新生代農民工都能得到一次由政府補貼的就業技能培訓,平均人均補貼800塊錢,基本消除新成長勞動力無技能上崗的現象,從總體上緩解因缺少技能而產生的農民工就業招工“兩難”的結構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