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花卉產業在其傳統消費模式遭受打擊之后引發的行業動蕩,迫使花商紛紛邁向轉型升級的道路。樂觀的是,面對花市的轉型升級,不少花商仍具強烈積極性。
由于花卉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傳統銷售模式已經廣泛不被看好,為扭轉花市轉型造成的不適應局面,各地花商打出 “親民牌”,采取提前上市、簡化包裝、主打家庭花卉盆栽等方式。相對以往的高檔消費,今年花卉市場的 “去包裝化”較為明顯,不僅是為了迎合普通消費者而降低售價,還為降低成本費用和人工費用。據悉,在花卉價格不斷縮水的情況下,其成本費用和人工費用卻仍在上漲,花商們不得不盡可能地減少成本開支,爭取更多盈利。
當下,花卉產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所謂“微利”,倒并非指總體薄利,只是相對于傳統花市而言,單支花卉的利潤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面對花卉企業轉型升級的艱難,不少花農表現出對之前花市的深深懷念,最為關心花卉市場的新一輪轉機。而據筆者了解,在八條規定的深化實施的影響下,高端消費和官方消費所占花卉消費比例不會有明顯回升,政府采購集團消費將進一步下降,相反,據相關數據研究表明,家庭和個人消費正穩步增長。
從整體來看,未來幾年,以家庭消費為主的花卉市場結構不會改變。由于服務對象的改變,花卉產品必然會進一步細分,產品的品質分類會更加突出,品質、品牌和流行風尚將成為花卉發展的核心。因此,花商應在生產技術、加工工藝、銷售渠道方面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及時作出調整,同時售后服務也要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