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農產品價格改革箭在弦上 國儲高庫存懸“利劍”

   日期:2015-02-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1    評論:0    
  政府正為大量堆放在倉庫里的棉花、白糖犯愁,高價從農民手中收來,而今價格降了不能虧本賣,且若把庫存全往市場上拋,農產品價格顯然面臨崩盤危險。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國儲盡管旨在保障農民利益,結果卻落得“兩不是”:一是價格僵化,農產品市場被扭曲;二是高庫存帶來庫容緊張、財政困難。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總結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完善補貼方式,降低操作成本;合理確定糧食、棉花、食糖、肉類等重要農產品儲備規模。多位農業相關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農產品市場及高庫存現狀正倒逼其價格改革,包括大力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但走向市場化之路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而不應操之過急。
 
  高庫存如“利劍”高懸
 
  政府顯然已經注意到,農產品高庫存帶來頭疼的問題。
 
  2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透露,去年春播開始各地就向中央政府反映,有的地方表示原有的(某些農產品)庫存已經滿了,今年如果再有新的收購往里裝,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最突出的問題是,國內收購進來的如果要銷售出去,價格比國際市場的產品要高,營銷企業、加工企業就可能更愿意用國外進口的,導致國內庫存不斷地攀升。
 
  為鼓勵農民種植戰略農作物,中國政府一直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棉花、玉米、小麥、大豆、糖和大米。但這已導致中國的倉庫爆滿、走私肆虐和海外廉價進口農產品與日俱增。目前,中國囤積的棉花已占全世界的60%,國儲白糖也高達600萬噸左右。
 
  對此,萬達期貨研究員劉永華告訴本報記者,前幾年的收儲價格,基本是以糖廠成本加合理利潤確定的,但在供給過剩的市場環境下,收儲價一般明顯高于市場價,吸引了國產糖生產商、貿易企業、終端用糖企業甚至進口加工糖企業積極交儲。
 
  “從正常儲備功能看,維持三個月的消費量,也就是三四百萬噸的儲備規模比較合適,目前國儲和地方儲備,預計已經達到六七百萬噸的水平,造成庫容緊張,財政負擔重等弊端,確有必要縮減儲備規模。”劉永華說。
 
  國儲一定程度上令農產品市場發生了扭曲。業內人士指出,農產品國內外價差巨大,如棉花、白糖、油脂國內外價差一度高達數千元;妨礙了糧油市場的自由流通,絕大部分糧油市場“政策市”特征明顯;扭曲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不利于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
 
  就白糖來說,國儲政策導致了國內外食糖市場巨大的差異,特別是糖料生產成本的巨大落差,造成國內糖價高出國際糖價一倍左右。這也是國內幾乎所有農產品面臨的共同困境。
 
  浙商期貨研究員朱磊表示,之前的收儲政策切實起到了解決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但是造成了豆類市場的價格僵化、嚴重扭曲了國內糧食市場價格,而且該政策也未能有效穩定主產區的大豆種植面積。實際上,目前中國國產大豆、棉花、油菜籽種植面積均在持續下降。
 
  國儲庫存猶如一把“利劍”,懸在農產品市場的頭上。特別是大豆、棉花等農產品價格在熊市背景下,面臨國儲高庫存的壓力,壓制了其上漲動力。一些分析人士表示,若國家對相關農產品拋儲,則可能造成供應迅速上升,致使價格再度下跌。
 
  國儲也曾“發光發熱”
 
  回顧歷史,我們并不能否定國家收儲在特定時期的重要作用。
 
  自2008年10月開始,東北三省一區開始實施國產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大豆臨儲政策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4月執行以來,對國際、國內大豆市場和市場價格都產生深遠影響。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認為,大豆臨儲政策是歷史性的,有深遠歷史意義,是我國大豆市場爭奪定價權和話語權的第一戰。
 
  中國糧食市場從統購統銷到購銷雙軌再到目前大豆目標價格改革,大致有60多年。統購統銷從1953年開始到1992年底共39年,期間還有購銷雙軌、平價糧和議價糧。1996年,中國大豆市場放開,進口轉基因大豆逐年增量進口,從1996年的111萬噸到2008年的3744萬噸,12年時間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達到78.7%。
 
  期間,豆價暴漲暴跌:新豆上市時,價格下跌使農戶賣豆沒收益;豆農賣完豆,春播時豆價又開始漲,由于中國糧食市場定價權、話語權的缺失,大豆產業飽受沖擊。故此,國家實施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執行初期,有效發揮了保護豆農種植收益作用,之后的2009年、2010年我省大豆播種面積都在最高面積區間。
 
  國儲政策一定程度上保護農戶的利益,支撐國產大豆價格。2013年國儲大豆收購價格為4600元/噸,國儲政策未出臺前,國內大豆收購價格為2.2元/斤左右,國儲收購價出臺之后,國內大豆價格基本處于2.3元/斤左右,價格略有上漲。
 
  由于國產大豆價格高于進口大豆,加上進口大豆數量不斷劇增,2013年大豆進口量為6340萬噸,同比增長10%,大豆進口量創歷史新高。由于進口大豆榨油率高,臨近港口地區油廠原料多選擇進口大豆。產區油廠壓榨國產大豆利潤較低,80%油廠處于停工。
 
  王小語認為,糧食儲備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任何時期也不能輕視忽視、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大豆,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已超80%,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很容易傳導到國內,大豆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戰略性物資,是中國最大食用油加工原料和動物飼料來源,也是蛋白含量最高的糧食作物。大豆價格能夠直接間接影響肉禽蛋奶市場穩定,這也是國際企業意圖掌控我國市場的原因。
 
  但業內人士也指出,臨時收儲、最低收購價這兩項政策和國家儲備不完全是一回事,應該歸類為價格調控和市場調控。從近年我國稻強米弱、麥強粉弱、大豆國內外價格倒掛、玉米庫存壓力現象看,臨時收儲、最低收購價對加工企業、對國內糧食市場、對消費市場都有客觀影響,市場改革已迫在眉睫。
 
  農產品價改步伐加快
 
  去年,中國決定在大豆和棉花市場實施目標價格試點,待條件成熟后還將在白糖、油菜籽等市場實施目標價格政策。這意味著,已實施多年的收儲政策將退出歷史舞臺,國內農產品市場去政策化將加快。
 
  最新的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總結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完善補貼方式,降低操作成本。合理確定糧食、棉花、食糖、肉類等重要農產品儲備規模。
 
  以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為例,朱磊認為,大豆目標價格改革有望使得國內大豆價格重新回到供需關系作為決定性影響因素的時代,預計現貨可能重新出現集中賣糧時價格低,后續逐步走高的季節性行情。現貨市場期貨市場都將波動加大。但目標價格補貼是否到位則是影響整個改革成敗的關鍵。總體來看,價格直補、價格保險制度是大勢所趨。
 
  業內人士表示,施行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能夠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使國產大豆初步具備應對進口大豆競爭能力。首先,豆農的種植收益得到初步保障,使主產區大豆面積能夠穩定,產業鏈的原料供應得到保證;其次,加工企業能夠隨行就市采購大豆,確保初步具備市場競爭力;第三,豆農和油廠能夠銜接配合,豆農低價賣豆也不虧,油廠低價收購有競爭力,能夠共同與進口大豆競爭;第四,產業有條件完善市場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實施國家臨儲政策和最低保護價政策都是由國家托底,市場體制機制問題被托市政策掩蓋,導致種植、加工、貿易、流通各領域都找國家要錢,積習難改,使產業沒有競爭力。應用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產業向市場要效益要發展。
 
  國元期貨研發中心總經理姜興春對本報記者表示,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國家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出臺了相關糧油棉保護政策;隨著國內供應過剩,進口成本沖擊,加上企業市場化程度提高,國家開始在棉花等品種上采取直接補貼政策。這種政策對市場、對農戶作用更明顯,農民利益得到保障,中間環節利用政策獲利尋租空間壓縮。棉花價格更多受到市場供求影響,受到政策影響力度有限。
 
  另外,格林大華期貨研發總監李永民也認為,目前政府改革的總體方向是逐漸減少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在市場機制發揮主要作用時,價格變化主要收到供求關系影響,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價格下跌。因為歷史原因,國內包括棉花在內的農產品庫存較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供應壓力必然對商品價格產生壓制作用。
 
  但另一方面,李永民也指出,縱觀當前主要國家,即使發達國家在內,也沒有完全放開對農產品價格的保護,只不過西方國家多采用市場杠桿或新的調控手段,如美國政府相當于為農民提供一個看漲期權進行價格保護,這樣既節省政府調控成本,也達到穩定農民收益的目的。
 
  他進一步表示,今后我國也應該借鑒國外經驗,政府為農民提供期權方面的保護手段,同時為農民提供權利金方面的補貼。生產商可以引進期貨等交易機制進行保值。多管齊下,不僅可以降低穩農成本,還可以達到保護農民利益的目的。
 
  不過,廣發期貨研究員林鳳認為,未來我國農產品政策走向市場化之路是勢在必行,但是進程是有計劃的,有步驟的,而不應激進、操之過急,尤其目前的棉、糖直補政策仍需探索和不斷完善。
 
  她表示,近一年以糧棉油為主的農產品收儲政策對期貨品種依舊影響很大。具體如以糧食類玉米、早稻等糧食類期貨品種需關注國家收儲政策,價格方面主要參考國家收儲價格,2015年價格或與2014年的價格或趨同。白糖和棉花期貨方面,則主要看直補政策與市場力量博弈,但是棉花期貨流動性或逐漸活躍,價格方面主要看直補價格與市場價格博弈,而且直補價格或成為棉花期貨底部參考價格。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