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新常態下藥材種植要有新思維

   日期:2015-02-2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4    評論:0    

  醫改逐步向縱深推進,老齡化加速到來,醫學模式轉變,電商銷售渠道突起,政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2015年,中藥材資源產業將面臨一系列新常態。在日前召開的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年會上,有關專家和中藥材種植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國當前的中藥材種植產業主要依托傳統的農業思維,生產和經營模式都十分粗放。而隨著以客戶為導向的新思維的引入和工廠化的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變革將成為未來中藥材種植產業的主旋律。

  老大難問題問計新思維

  藥效不穩、重金屬和農殘超標、盲目引種、種質混雜、肥料施用不科學……這些是中藥種植領域存在的痼疾。一方藥業常務副總裁禹志說,中藥材產品鑒別缺乏統一和有效的標準是導致這些問題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場沒有強制約束條件,企業并不會按照最嚴格的標準約束自己的行為,比如三七,從幾十元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一斤,到底哪種真哪種假、哪種質優值這個價錢都很難說清楚。”

  河南平頂山紅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方正認為,藥材種植過程中的種種不規范行為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源于整個產業鏈的生產管理水平過低。一方面,部分中藥材供求矛盾依然非常突出,資源緊缺狀況日益加劇。另一方面,整體生產水平相對落后,科技水平不高,機械化程度低;規范化、集約化水平低,生產方式粗放,GAP推進艱難。與此同時,現代商業模式發展滯后,流通環節摻雜使假嚴重,囤積居奇、惡意炒作屢屢出現,部分藥材價格劇烈波動。

  此外,在中藥材產業上下游鏈條間,缺乏有機的信息鏈接,供需信息溝通不暢;產業科技支撐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在一些領域內,科研投入不足且與生產相脫節,中藥材生產服務體系尚不完善,有待建立健全。

  “目前中藥材種植行業缺少商業化系統思維。”中國中藥公司科技研發部經理、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中藥分院副院長王繼永認為,研究、建立統一有效的中藥材標準迫在眉睫,否則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受傷的還是藥農和生產企業。“我們一些企業連自己種了多少棵藥,明年是否還能有地承租都不確定。”王繼永認為,中藥材的種植還處于一種過分粗放的狀態,這種現象亟待扭轉。

  王繼永認為中藥材種植應借鑒互聯網思維下的商業模式,以獨特的環境和種源,應用獨特的種植養殖和加工技術,生產質量獨特可識別的中藥材產品滿足特定的客戶;借鑒工業品的生產成本、質量、批次和供應量管理經驗實現種養殖企業的產品化,與工業需求完美對接,最終實現市場準入、可追溯、可保護、可感知。

  “中藥材的種植可以借鑒已經成熟的蔬菜種植產業鏈。”王方正認為,在整個產業鏈布局中,應該構建中藥材種子種苗專業化繁育基地、產業化繁育體系,并且聯合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共同發展現代中藥材種養業,促進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他認為中藥材種植產業,應該本著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循序漸進的發展思路,創造共生共贏的新模式,其核心目標是帶動中草藥行業,全面改進目前狀況,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王方正目前已經把種植蔬菜的經驗移植到種植中藥材領域。他所在的紅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園區已經有十幾萬畝,前期籌備了4年時間,搭建起了物聯網二維碼農產品追溯系統、設施農業管理自動化信息系統,在生物技術方面,已經開始使用組培快繁技術、工廠化食用菌生產技術以及生物菌肥生產技術。

  新常態來襲時不我待

  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物聯網經濟的興起,中藥材種植產業正在面臨一些新常態。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技術部主任曹海祿認為,新常態的關鍵詞是變革。

  首先是法制進程加快,無論是食品還是藥品,相應的法律法規都會不斷完善加強。其次,中醫藥業正在由疾病導向向健康導向轉變,未病先防被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第三,云計算、云儲藏、大數據,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源。包括物流業的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已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第四,則是多元化發展。“新常態下,需要產業的產品服務更加多元,具有鮮明特色,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最后,生產企業由單一的直銷模式,向線上、線下、線上加線下的模式結合,企業主導的傳播模式也將由單項的傳播向顧客需求模式傳播。”

  王方正認為,中藥材種植業需要融入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中?,F代農業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業?,F代農業充分利用了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王方正說,現代農業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現代化物質條件的應用,比如技術、設備、設施、經營模式等;另一個方面則是現代化思維模式的應用。

  王方正認為,中藥材種植行業要去除“依賴思想”的思維模式,明確“產業競爭”的思維模式。在此基礎上,樹立利益鏈“共生共榮”的思維模式,明辨“品牌意識”與“品牌技術”的思維模式,清楚“高新科技定位”的思維方式,并且堅定“一切不可操作的想法、辦法都等于零”的思維模式。“最終的一切困難的根源都在文化,只要文化端正了,許多問題都能解決。”王方正說。

  中藥材種植產業的未來,核心是掌控中藥材源頭。禹志認為,需要三個抓手才能站穩未來中藥材種植行業的商機,首先是抓源頭,以此改變采購模式。其次是建標準,打造中藥材質量體系。最后則是整合資源,構建產業聯盟。而王繼永則從“商業模式構建”的角度分析了中藥材種植技術與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問題,認為其核心是企業缺乏從市場、渠道、經營到盈利等一系列的體系化構建過程。

  “中藥材資源具有與生俱來的價值屬性,不僅有獨特性還有多樣性、稀缺性??上У氖?,最后一公里沒有打通,許多中藥材種植研究還僅僅是停留在科研層面,沒有轉化成讓普通消費者清楚的語言,更沒有體現到品牌價值中。”王繼永認為,把科研成果落地,需要借鑒商業模式的角度分析,盈利模式上需要算清楚賬目。從產品模式上而言,需要制定不同的生產計劃。比如黃芩,最終銷售的產品是原料還是飲片,是保健品提取物還是成藥?對于不同的產品形態,需要不同的工作流程,如果是種子種苗需要相關法規標準,是飲片需要GMP認證,如果是食品需要QS標識等等,從客戶角度而言,企業需要明確用戶、產品與服務。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