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特種養殖經濟效益,打開特種養殖行業新局面,積極推進鴕鳥養殖行業有序發展,助推鴕鳥養殖業產業升級提升,中國鴕鳥養殖開發協會結合“鴕鳥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北京京磁鴕鳥養殖場等鴕鳥養殖基地為依托,擬計劃制定和出臺鴕鳥行業和企業標準,這是記者于日前從中國鴕鳥養殖開發協會所了解的。
據中國鴕鳥養殖開發協會負責人介紹,鴕鳥養殖屬于特種養殖行業,鴕鳥肉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品質優于牛肉。鴕鳥肉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可減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發生。據有關資料顯示:每百克鴕鳥肉的膽固醇含量是牛肉的1/6、是雞肉的1/18;脂肪含量是牛肉的1/3、是雞肉的1/6;鈣含量是牛肉的3倍、是雞肉的7倍;鐵含量是牛肉的5倍、是雞肉的7倍;鋅含量是牛肉的3倍,是雞肉的6倍。每百克鴕鳥肉中含18種氨基酸21.08克、蛋白質22.0克、脂肪2.4克、水分74.2克、灰分1.3克。
目前,我國經過長期的努力,已經從引種、馴養試驗發展到商品鳥生產,鴕鳥產品的綜合利用階段,并按照國際標準加工產品,并已批量進入國內外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截至2014年末,我國共存欄種鳥6500余只,全年出雛3.5萬余只,屠宰商品鳥2.5萬余只。為提高行業產出效益,使行業由傳統小型散養向規模高效養殖轉變,形成產業集群,中國鴕鳥養殖開發協會積極采取措施,以北京京磁養殖場等規模養殖企業為龍頭,積極總結企業生產實踐經驗,著手出臺鴕鳥行業養殖標準和企業規范,推動行業有序發展,帶動養殖戶共同致富。據介紹,企業標準包括鴕鳥種鳥場飼養規范、商品鴕鳥飼養與出欄標準、商品鴕鳥屠宰與皮、肉分割標準、鴕鳥肉藥物殘留與檢驗標準等。協會將在全行業積極推廣標準的使用,在實踐檢驗中不斷完善。時機成熟將由協會技術推廣專家委員會負責向農業部質量標準化委員會申報部頒標準。
據北京京磁養殖場總經理陳平安介紹,成立于1998年的京磁養殖是一家集鴕鳥飼養、孵化繁育、商品鳥出售、鴕鳥產品加工、銷售以及鴕鳥產品開發為一體的鴕鳥養殖企業。自2011年起,該養殖場先后投資4500萬元大力發展鴕鳥飼養,養殖基地總占地面積200畝,飼養品種為非洲黑頸鴕鳥與澳洲鴯鹋, 并分區建有史氏鱘水產飼養區與柴雞飼養基地。
據介紹,該養殖場從建場伊始就堅持原生態飼養方式飼養,柴雞、鴕鳥所用飼料多為原糧、蔬菜和黃粉蟲,并建2000平米左右的黃粉蟲生產車間,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完整的動物食物鏈飼養模式。為保障食品的安全性與天然品質,場內所有動物全部禁止喂食添加各類激素、生長素,確保養殖產品的原生態與自然品質。
同時,該場還逐步開發了京磁鴕鳥皮具與服裝系列產品,鴕鳥皮包、鴕鳥皮鞋、鴕鳥皮帶、鴕鳥絨服裝等鴕鳥產品來滿足客戶多樣化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