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記者在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珍稀植物園里看到,今春人工扦插的5畝野生紅豆杉枝條競相吐綠、長勢喜人,竹溪培育馴化珍貴樹種苗木又獲重大突破。
竹溪地處秦巴山腹地,是全國500個資源富縣和“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全縣林業用地面積42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6.8%,植被覆蓋率達到81.2%,居全省縣市區前列。在全縣3380種維管束植物中,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珍貴樹木80多種,其中列入《中國主要栽培珍貴樹種參考名錄》的達52種,占全國主要栽培珍貴樹種總數的25%。
近年來,該縣以綠色崛起示范縣建設為目標,在保護好珍貴樹種資源的同時,采取政府扶持、科技馴化、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等的方式,認真抓好珍貴樹種培育、馴化、推廣工作,全力推進珍稀樹種苗木產業化。
掛牌保護。該縣將天然珍貴樹種全部納入生態公益林管護范疇,對珍、稀、古、大、奇樹木進行全面普查,建立專門檔案,實行掛牌管理,明確專人管護,嚴防破壞行為發生。目前,全縣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小區5個。
科技馴化。該縣先后與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珍貴樹種馴化技術協作關系,在珍貴樹種采種、育苗、整地、栽植、施肥、病蟲害防治、撫育管理等技術上進行科研攻關,攻克馴化技術瓶頸,解決培育中的難題。同時,將珍貴樹種作為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庭院綠化和城鄉園林綠化美化的優選樹種,先后在水坪、蔣家堰、新洲等鄉鎮建起珙桐、銀杏、紅豆杉、鵝掌楸等珍貴樹種培育示范基地1萬余畝,目前苗木成活率95%以上。
市場運作。該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民間資金投入等多種方式,破解“珍稀樹種苗木產業化發展”的資金瓶頸制約。水坪鎮結合新農村建設,引進十堰一家綠化企業投資6500萬元,在大石門村建立1000畝紅豆杉培育基地,栽植紅豆杉10萬余株;吸引竹溪縣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彭壽高去年秋季回鄉投資3000余萬元,在蔣家堰鎮蓮花片區集中連片發展紅豆杉、珙桐等珍稀林木基地5000畝。預計5年后,產值將過億元;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退休干部胡值朝,退休后潛心研究紅豆杉、珙桐、小勾兒茶等珍貴樹種人工培育技術,每年可增加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他開心地說,開展珍貴樹種人工繁育,不斷豐富了退休后的生活,而且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激勵助推。該縣制定了《竹溪縣珍貴樹種培育工作規劃》,每年籌措1000萬元資金用于珍貴樹種培育工作。建立完善制度保障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鼓勵公司、廠礦、私營業主采取承包、租賃、流轉土地等方式參與珍貴樹種培育。與此同時,該縣將珍貴樹種培育工作納入各鄉鎮、國有農林場黨政干部政績業績考核范疇,嚴格考評兌現。對企業、林業大戶投資開展珍貴樹種培育的,根據發展規模給予以獎代補,調動全民參與珍貴樹種培育工作的積極性。
據悉,近年來該縣已累計建立珍貴樹種苗木基地總面積5萬畝以上。其中紅豆杉基地1.2萬畝,珙桐、黃檗、猴樟等基地1.5萬畝,珍貴樹種成為“美麗竹溪”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