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祥符區三八崗東北側的建行門口,兩名執法隊員正在幫一位婦女從三輪車上卸下甘蔗,將整箱的香蕉、橘子、柚子搬出,整齊地擺放在路邊的攤位上。
“執法隊員不僅每天幫俺搬水果,還特別批準俺提前20多分鐘出攤。”水果攤攤主孫巧珍說,她在三八崗擺攤賣水果已有20年光景。以往,都是愛人老潘幫她出攤。2014年5月,老潘因病去世,兩個兒子又都不在身邊,孫巧珍大半年沒有出攤。今年元旦,為了生計,她又重操舊業。得知情況后,祥符區聯合執法大隊專門指派兩名執法隊員幫她出攤。每日下午,執法隊員就提前來到三八崗,幫她推三輪車、搬卸水果,從不間斷。
從不理解到配合執法
因為路邊擺攤,孫巧珍和執法隊員可謂“不打不相識”。
1994年,為了生計,家住八里灣鎮的孫巧珍和丈夫老潘舉家遷至三八崗附近,在路邊擺了一個水果攤。當時,孫巧珍的攤位緊挨著另一家水果攤經營。最初,兩家攤位以一尊石瓶劃界。后來,石瓶被人搬走,兩家攤位為爭地界鬧得不可開交。孫巧珍生性耿直,一度認為自己是“外鄉人”,受了欺負,所以一開始就對城管部門的調解有抵觸情緒。因為爭執不下,孫巧珍和另一位攤主的“官司”經常打到派出所,城管部門多次協調,收效甚微。
2014年,祥符區聯合執法大隊完成重新組建,由公安、城管等多部門人員聯合組成。“我們要把權力當責任,變管理為服務,用文明、真誠、愛民的服務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執法大隊組建伊始,該隊大隊長劉文山就為“文明和諧執法”定下調子。本著精細化管理的思路,執法大隊對大大小小的路邊攤進行分片包點,引導規范經營,化解矛盾糾紛。孫巧珍的攤位離住處有500米遠,是執法大隊副大隊長王國軍的分包聯系點。為引導其規范經營,逢年過節,王國軍就專門到孫巧珍家走訪,送去太空被等慰問品,動員其配合執法,做誠信經營的表率。
盡管住處離攤位不遠,可孫巧珍每天都要推著滿載水果的三輪車出攤。老潘在世時,每天光是搬卸水果就讓倆人忙活大半天。去年年初,王國軍到孫巧珍家走訪,正趕上她和老潘從外地新進了一大車香蕉,需要拉到家里存放。幾十箱香蕉,從大街上到孫巧珍家里,要穿過一條長長的胡同,需要用三輪車一趟趟搬運。王國軍等人二話不說就搭手幫他們搬香蕉,幾個人忙活了一個多小時,總算把香蕉搬完了。
執法大隊“娘家”般的貼心服務,讓孫巧珍看在眼里,記在心上。誤會消除了,感情拉近了,地界“官司”也迎刃而解。有一次,祥符區聯合執法大隊招聘臨時執法隊員,在孫巧珍的鼓勵下,她的二兒子積極報名應聘,并如愿上崗。
“特批水果攤”背后的真情
天有不測風云。2014年“五一”期間,老潘因病去世,噩耗壓得孫巧珍喘不過來氣,大半年她都歇業在家。得知孫巧珍的不幸遭遇,受劉文山委托,王國軍詳細詢問她生活中的困難,并特別表示,城市公廁管理員、環衛工等崗位都需要人,隨時可以上崗。
由于放不下經營多年的水果攤,2015年元旦,孫巧珍決定重新出攤賣水果。得知情況后,劉文山第一時間對結對幫扶孫巧珍的工作進行安排。執法大隊為此專門開了個短會,大家一致商議,今后對孫巧珍開展長期幫扶,將幫助孫巧珍出攤當成“分內之事”。出攤第一天,王國軍召集了一個中隊的執法隊員趕來幫忙,并交代中隊負責人:“從今天起,這個攤位就交給你們中隊了,只要孫巧珍出攤,我們就來幫助她抬卸水果。”考慮到孫巧珍一個人推三輪車出攤太辛苦,在不影響交通安全的情況下,執法大隊特別批準她提前20多分鐘出攤。除了準許孫巧珍可以早出夜市攤,在每月的農歷初一、十五等水果銷售旺期,執法大隊還特別批準孫巧珍出早市攤,并指派專門的執法隊員幫她出攤。
連日來,每到17時,就有兩名執法隊員提前來到三八崗,幫孫巧珍推三輪車,卸水果。“多虧執法隊員天天來幫我,要不是有幫手,俺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孫巧珍告訴記者。
據執法大隊統計,祥符區共有經營服裝、水果等攤位的困難戶近30家,攤主多半是殘疾人、孤寡老人等。今年,祥符區聯合執法大隊將長期幫扶對象擴大到20家,逢年過節還會為他們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盡最大努力解除困難攤主的后顧之憂。“城市管理靠大家。執法是管理手段,提高服務水平才是目的。”劉文山說,“城管和商販是對等的,不是對立的。只要對等交流,理性溝通,相互尊重,執法就能得到理解和配合,城管工作就沒有搞不好的道理。”